正确答案: E
病变区活组织病理检查
题目:
患者男性,59岁,于5年前发现右眼结膜新生物,病程中肿物逐渐长大,伴眼红、异物感就诊。眼部检查:右眼鼻侧结膜被胶样白色菜花状赘生物覆盖,累及1~7点钟方位大部分球结膜及角膜缘内约2mm范围;赘生物质硬,活动度差;周边结膜充血,中央角膜透明,前房深度正常;瞳孔圆,对光反应存在;晶状体轻度混浊;眼底检查正常。
解析:眼表肿瘤的大体形态存在着各种变异,单从症状和体征上难以判断肿瘤性质,最为有效的诊断方法是对肿瘤进行活检。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婴儿出生时无固视能力,与下列哪种细胞发育尚不成熟有关
视锥细胞
解析:本题为临床基础分析题。婴儿出生时视锥细胞尚未发育完全,所以出生后不久的婴儿不能固视。出生后黄斑继续发育,约于4个月时黄斑部才发育完全。所以本题答案为E。
[单选题]视交叉以后视路病变的典型视野缺损正确的为( )
双眼同方向的垂直性视野缺损
[单选题]腹壁疝不常出现于下列哪一个部位
腹直肌外缘
[单选题]以下关于配偶肌和拮抗肌说法是正确的是
上直肌与下斜肌在旋转运动时是拮抗肌
[单选题]出现耳前淋巴结肿大、压痛的是
超急性结膜炎
[单选题]有约束骨骼作用,主司关节屈伸运动的是( )
经筋
[单选题]眼外肌止点距角膜缘最近的是
内直肌
[单选题]以下不符合外伤性虹膜根部离断特征的有
D字形瞳孔的曲线侧正是虹膜根部离断的部位
[多选题]糖尿病引起的眼部并发症包括
近视
虹膜睫状体炎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视网膜病变
白内障
解析:糖尿病是累及小血管的复杂代谢性疾病,常常引起包括眼在内的广泛组织损伤。糖尿病引起的眼部并发症较多,其中以晶状体和眼底视网膜病变最为常见。1.结膜:表现为梭形或囊状的深红色小点状微血管瘤,多发生于睑裂部,易误诊为球结膜下出血;其次是静脉迁曲、囊样扩张、血柱不均匀,毛细血管呈螺旋状,毛细血管和细小静脉血流缓慢,常有红细胞聚集。2.角膜:主要表现为触觉减退,可先于视网膜病变发生,与糖尿病病程及血糖的控制程度有关。3.虹膜:以虹膜红变多见,虹膜表面特别是瞳孔缘处可见细小的新生血管。虹膜红变多发生于晚期及青少年性糖尿病患者,与组织缺氧有关,常提示眼底新生血管形成,如新生血管累及房角,房水排出障碍,则可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有些患者亦可伴有虹膜睫状体炎。由于糖原沉积在虹膜色素上皮、瞳孔括约肌和开大肌上,或由于糖尿病性自主神经病变可导致瞳孔对光反射迟钝。4.晶状体:高血糖可使晶状体纤维肿胀、变性混浊,发生白内障,典型者为晶状体前囊下乳白色雪片状混浊。严重的青少年糖尿病会迅速发生双眼白内障,品状体可在几周内完全混油。糖尿病患者合并老年性白内障则较为常见,典型的老年性核硬化、后囊下改变和品状体皮质混浊在糖尿病患者发生得更早也更常见。5.视网膜: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分为单纯型和增殖型两型,后者可引起广泛玻璃体积血、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等而失明。6.眼部神经:主要表现为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眼外肌麻痹、调节障碍和视神经萎缩。眼外肌麻痹常突然发生,可伴呕吐,瞳孔多不受累,因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主要累及神经的中央部分,支配瞳孔运动的纤维走行于动眼神经上方周边部,故缺血对其造成的影响轻。这与颅内动脉瘤特别是后交通动脉引起的动眼神经麻痹不同(90%以上伴瞳孔散大)。滑车和展神经亦可有相似变化。7.屈光不正:血糖的升高可引起房水滲透压降低,房水渗入晶状体,使晶状体屈光度改变而发生近视,当血糖降低时房水渗透压升高,品状体内水分外渗,形成相对的远视,这种短期内屈光度的迅速变化是糖尿病引起晶状体屈光度改变的特征,可达3-4个屈光度。糖尿病黄斑水肿也是引起屈光不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