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批准自治州、县、自治县、市的建置和区域划分的职权属于
  • 正确答案 :C
  • 国务院


  • [单选题]我国《刑法》第332条规定:“违反国境卫生检疫规定,引起检疫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严重传播危险的,处……”。该条的罪状规定方式属于( )。
  • 正确答案 :C
  • 空白罪状

  • 解析:解析:空白罪状,是在刑法分则条文中不直接叙明犯罪的特征,而只是指出该犯罪行为所违反的其他法律、法规。因而我国《刑法》第332条中“违反国境卫生检疫规定,引起检疫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严重传播危险的”属于空白罪状。

  • [多选题]在法律推理中。不针对思维的实质内容,只强调思维形式正确的推理有
  • 正确答案 :BCD
  • 演绎推理

    归纳推理

    类比推理

  • 解析:BCD

  • [多选题]秦朝民间相告分为( )。
  • 正确答案 :BD
  • 公室告

    非公室告

  • 解析:BD

  • [单选题]委托发明协议对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没有约定的,该权利属于( )。
  • 正确答案 :B
  • 受托人

  • 解析:解析: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委托发明协议对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没有约定的,该权利属于受托人。

  • [多选题]下列关于缓刑的说法,哪些是错误的?( )
  • 正确答案 :ABCD
  • 对累犯以及实施杀人等暴力性犯罪的人,不得宣告缓刑

    拘役的缓刑考验期为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1个月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遵守有关缓刑的规定,只要没有再犯新罪的,缓刑考验期满,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犯新罪的,应当撤销缓刑,将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先减后并的方法决定应当执行的刑罚

  • 解析:解析:(1)A选项的判断过于绝对,因为缓刑适用的对象条件一是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二是不能是累犯,而“实施杀人等暴力性犯罪的人”法律并没有明确禁止,且从法理上分析也是有可能适用缓刑的:一者因为“杀人等暴力性犯罪”,不仅包括了故意杀人罪?还包括社会危害程度较轻的其他暴力性犯罪如故意伤害罪等;二者即使就故意杀人罪而言,虽然该罪的法定刑是3年有期徒刑及其以上刑(《刑法》第232条),但根据《刑法》第99条的规定,“以上、以下包括本数”,也就是说,原判刑罚是3年有期徒刑的故意杀人罪,如果不是累犯的,根据其犯罪情节(如属激情犯罪)和悔罪表现,当然可以适用缓刑。(2)B选项的错误其实很清楚,因为根据《刑法》第73条第1款的规定,拘役的缓刑考验期为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但最低不能少于2个月。(3)C选项的错误在于,根据《刑法》第77条的规定,缓刑考验期满而不再执行原判刑罚的条件应当有三个:一是没有犯新罪,二是没有发现有漏罪,三是没有违反国家有关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虽然有违反但情节尚未到达严重的。所以仅仅说“只要没有再犯新罪的,缓刑考验期满,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是错误的。(4)D选项的错误在于新罪与原罪的并罚方法并不存在先减后并问题,对于缓刑而言,由于其是实际上并未执行原判刑罚,并不存在“减”的前提条件,因此在考验期间内不论是犯新罪还是发现漏罪,都是直接依照《刑法》。第69条之规定的方法进行并罚。

  • [多选题]世界各国的宪法解释体制主要有
  • 正确答案 :ABCD
  • 立法机关解释制

    司法机关解释制

    宪法法院解释制

    宪法委员会解释制

  • 解析:ABCD

  • [多选题]在疑难案件中,以下情况可能需要进行实质推理( )。
  • 正确答案 :ABCD
  • 法律规定本身的意义模糊

    在法律中对有关主题没有直接的明文规定

    法律规定之间有抵触

    出现“合法”与“合理”的矛盾

  • 解析:解析:实质推理是在作为推理的两个前提即法律规定与事实至少有一个是不确定的情况下需要进行的推理。法律规定本身的意义模糊、没有明文规定、法律规定之间有抵触都是第一个前提——法律规定不确定,需要进行实质推理,故A、B、C三选项都正确。D选项“出现‘合法’与‘合理’的矛盾”就是第二个前提——事实不确定,故也需要进行实质推理,因此D选项也正确。

  • [单选题]在我国,行使违宪制裁权的机关是( )。
  • 正确答案 :A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单选题]按照法律规范内容的确定性程度,可以将法律规范分为授权性规范、义务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 ( )
  • 正确答案 :B
  • 错误

  • 解析:解析:按照法律规范内容确定性程度的不同,法律规范可以分为确定性规范、委托性规范和准用性规范。其中确定性规范是指明确规定行为规则内容的法律规范,绝大多数法律规范都属于确定性规范;委托性规范又称非确定性规范,是指规范中没有明确规定行为规则的内容,而委托某一机关加以确定的规范;准用性规范是指没有直接转述行为规则的内容,而是规定在某个问题上须参照、引用其他条文或其他法律、法规的法律规范。按照法律规范调整方式的不同,法律规范可以分为授权性规范、义务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其中授权性规范是指规定人们可以作出一定的行为,或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的规范,又包括授予公民或法人某种权利和授予国家机关、公职人员某种权力(职权)两种类型,义务性规范是指规定人们必须依法作出一定行为的法律规范;禁止性规范是指禁止人们作出某种行为或者必须抑制一定行为的法律规范。根据上述分类和定义,本题选错。

  •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高中 成考 自考公共课 考研 公共管理硕士 考博 教育硕士 成考(高升专/本) 自考专业课 小学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