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染色体基因

题目:Hfr菌与F-菌进行接合时,转移的基因主要是:

解析:带有F质粒的细菌称为F+菌。当F+菌与F-菌杂交时,F质粒可转移到F-菌中。F质粒进入受体菌后,能单独存在和自行复制,但有小部分可插入到受体菌染色体中,与染色体一起复制。整合后的细菌能高效地转移染色体上的基因,该菌被称为高频重组菌(highfrequencyrecombinant,Hfr)。当Hfr菌与F-菌杂交时,F质粒起发动转移作用,能通过性菌毛,高效率地转移供体菌不同长度的染色体片段给受体菌,之后进行基因重组。因F质粒位于染色体末端,最后进入F-菌,因此,F-菌获得F质粒的机会是很少的。Hfr菌中F质粒也可从染色体上脱落,并可能带有整合位点邻近的染色体基因,这种F质粒称F′质粒,带F′质粒的细菌称为F′菌。F′菌与F-菌杂交后,可使F-菌获得F质粒和供体菌的基因。这种通过F′质粒的转移过程称为性导。附加体是既可自主复制又可与细菌染色体整合并一起复制的一种质粒。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关于抗原抗体反应错误的陈述是
  • 抗原抗体反应是肉眼可观察到的,不需要显示系统

  • 解析:抗原和抗体虽然都是大分子物质,但单分子的抗原与抗体反应用肉眼无法分辨。必须借助于显示系统,才能将看不见的抗原抗体反应转化成可以看见或可以测定的反应。

  • [单选题]下面的变量中哪个是数值变量( )
  • 每个病人就诊的次数


  • [单选题]属于人工主动免疫的生物制剂是
  • 亚单位疫苗


  • [单选题]传递型R质粒主要通过哪一种方式得以在细菌间广泛转移和传播:
  • 接合


  • [单选题]培养真菌时,培养基常加0.3%乳酸,其目的
  • 调节pH


  • [多选题]某些逆转录病毒可以致癌的主要原因是:
  • 可在细胞核中形成癌前病毒

    病毒核酸可能激活癌基因

    病毒核酸内有致癌基因

  • 解析:逆转录病毒可由RNA逆转录成双链DNA,并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这与致肿瘤密切相关。病毒核酸内存在癌基因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已发现鸡Rous肉瘤病毒(一种逆转录病毒)的src基因与细胞的癌基因src具有同源性。目前认为这些癌基因原为细胞内基因,一般不表达或仅有低度表达。通过基因重组,这些癌基因可插入到逆转录病毒中,成为病毒基因的一部分,因过量表达转化蛋白,引起肿瘤。另外,有些病毒不携带癌基因,但是,如果整合到细胞癌基因的邻近,则可能激活癌基因过量表达,最终也可致肿瘤。

  • 推荐下载科目: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正高) 护理学(正高) 耳鼻咽喉科学(副高) 中医耳鼻咽喉科(副高) 内科护理(副高) 整形外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24) 疾病控制学主治医师(代码:361) 微生物检验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84) 执业兽医(兽医全科类) 临床医师定期考核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