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邓析
题目:春秋时期“竹刑”的制作者是( )。
解析:解析:在春秋时期,法律制度有了一个大的变革,即各国诸侯纷纷颁布成文法,竹刑就是其中之一。作竹刑的人是邓析,他是郑国的大臣,他把法律写在了竹简上,所以历史—亡称为竹刑。竹刑开始并没有法律效力,后来,邓析被郑国的执政所杀,他的竹刑则被确认为国家法律。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影响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的因素或变量很多,一般认为,这些因素或变量主要有( )。
行为侵犯的客体
行为的手段、方法及时间、地点
行为造成的危害结果
行为人的个人情况及主观心理状态
解析:解析:一般认为,影响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的因素或变量主要有行为侵犯的客体(行为侵犯了什么样的社会关系)、行为的手段、方法及时间、地点,行为造成的危害结果,行为人的个人情况及主观心理状态等。因而本题的四个选项都正确。
[单选题]凡调整同类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法学上称之为( )。
法律部门
[单选题]下列所附条件有效的是( )。
如果今年冬天我独生子不回家,我就把房子租给你
解析:解析:考查要点是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的认定。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双方当事人在民事法律行为中设立一定的事由作为条件,以该条件的成就与否(是否发生)作为决定该民事法律行为效力产生或解除根据的民事法律行为。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中所附条件必须具有“未来性”,而A项表述却属于以前已经发生的行为,因此,排除A项。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所附条件必须属于合法条件,而C项表述违法,因此,排除C项。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所附条件必须具有或然性,即该条件的发生与不发生是不能确定的,而D项表述的情形是必然发生的,这属于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而不是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因此,排除D项。只有B项符合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的所有特征,因此,B项是正确答案。
[单选题]我国法律制定程序中的最后一个步骤是( )。
法律的公布
解析:解析:法律制定程序中的最后一步是法律的公布。
[单选题]下列哪些情形应当受到追诉期限的限制:( )。
某甲因出国而未在法定期限内对某乙的侮辱案提出控告
[单选题]甲向乙借钱,并告诉乙是去南方购买一批走私品,回内地待销完后,分给乙一笔钱。乙便把钱借给甲。对乙,应以( )处罚。
走私罪
解析:解析:乙明知甲去收购走私品,仍为其提供资金,具备了走私的事前通谋。《刑法》第156条规定,与走私罪犯通谋,为其提供资金的,以走私罪的共犯论处。但定罪时罪名仍是走私罪,“走私罪共犯”不是独立的罪名。
[多选题]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是指( )行为之一。
为自己虚开
为他人虚开
介绍他人虚开
让他人为自己虚开
解析:解析:根据《刑法》第205条的规定。
[单选题]清入关后,第一部《钦定大清会典》颁行于( )。
康熙年代
[单选题]被告人林某自从有了“外遇”以后,向妻子王某提出离婚,王某不答应。为此,林某对王某进行虐待、折磨,经常打骂并且不给饭吃,致使王某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危害,数次被打成轻微伤送进医院。林某的行为属于( )。
继续犯
解析:解析:本题的考点是继续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