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支气管扩张

题目:肺部空腔性病变常见于( )。

解析:空腔壁的厚度一般在1mm以下,厚度均匀,内外缘均光滑,可有液平,多见于支气管扩张;而空洞是指肺内均有完整的壁包绕的含气腔隙,壁的厚度在1mm以上,薄壁空洞多见于肺结核,厚壁空洞可见于肺癌、肺结核、肺脓肿。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支气管扩张可见( )。
  • 双轨征

  • 解析:由于支气管壁慢性感染、管壁增厚及周围结缔组织增生,病变区肺纹理增多、增粗,排列紊乱,直到肺外带仍较明显,增厚的管壁中如含气,片上可见平行的双粗线,称为“双轨征”,如有脓液潴留,则呈粗条状甚至杵状,扩大的支气管在断面上呈圆圈影,如多个小圆圈影聚在一起,就现蜂窝状。大的囊状扩张可见多个圆形或卵圆形透亮区,大小可自数毫米至2~3cm,其下缘壁增厚显影,似卷发,又称“卷发征”,囊腔中有时还有液平。

  • [单选题]蛛网膜下腔出血,首选的检查方法为( )。
  • CT

  • 解析:蛛网膜下腔出血首选的检查方法为颅脑CT。CT表现: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为局部脑沟、脑池呈高密度;出血量较多则脑沟、脑池内均可见高密度出血,形成脑沟、脑池铸形。无脑水肿和占位表现。

  • [多选题]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X线表现为( )。
  • 骨质增生硬化

    骨干增粗

    骨膜增生

    骨皮质增厚

  • 解析: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X线表现:①骨质破坏周围有骨质增生硬化现象,骨质增生大于骨质破坏范围,新生骨膜增厚,并同骨皮质融合,呈分层状,外缘呈花边状;②显示骨干不规则增粗、增厚,密度增高,周围有新生的包壳;③髓腔变窄或消失,同时有大小不等的死骨,死骨的密度较周围密度为高,有一个至多个破坏空洞透光区;④软组织萎缩。

  • [单选题]典型的矽肺钙化多表现为( )。
  • 结节状

  • 解析:X线胸片是诊断矽肺的主要方法。主要表现为结节阴影(直径一般在1~3mm)、网状阴影或(和)大片融合病灶。其次为肺门改变、肺纹理改变和胸膜改变。

  • [单选题]颅内最常见的肿瘤是( )。
  • 星形细胞肿瘤

  • 解析:星形细胞瘤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发病居颅内肿瘤第一位。

  • [单选题]下列符合心肌超声造影要求的是( )。
  • 微气泡直径小于5μm

  • 解析:微气泡直径小于5μm,可通过左心进入冠脉在心肌的小分支。

  • [单选题]下列关于右心造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不需通过肺循环

  • 解析:右心造影需通过肺循环和体循环。

  • [单选题]关于非典型胆囊结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以上选项都是正确

  • 解析:非典型胆囊结石包括:①胆囊颈部结石。结石位于胆囊颈部,横切时胆囊颈部与结石构成“靶环征”图像,通常胆囊体积增大,形态饱满;②胆囊充满型结石。胆囊出现弧形增强光带,后方呈一片声影,称胆囊壁结石声影(WES)三联征。胆囊内无胆汁暗区回声,胆总管常呈代偿性扩张;③胆囊泥沙样结石。胆囊内出现等回声团,仰卧时常呈片状且沉积在胆囊后壁,后方无声影,异常回声随体位改变其沉积形态及位置均发生改变;④胆囊壁间结石。壁内强回声光斑,后方伴彗星尾征或声影,体位改变时不移动。

  • [单选题]脑梗死后见到的模糊效应常出现在( )。
  • 第2~3周

  • 解析:脑梗死后大约第2~3周水肿开始消退,梗死的占位效应减轻,脑沟、脑室形态恢复正常,此时常出现“模糊效应”.即梗死灶出现短时间的等密度表现,常造成CT的假阴性表现。

  • 推荐下载科目: 神经外科(正高) 推拿学(正高) 针灸学(正高) 神经内科学(副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副高) 口腔修复学主治医师(代码:356) 推拿按摩学主治医师(代码:349)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 住院医师规培(中医全科)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