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2750

题目:某企业按工资水平分为四组:1500元以下,1500~2000元;2000~2500元;2500元以上,则第四组的组中值为( )。

解析:解析:已知,末组下限=2500,邻组组距=2500—2000=500,则末组开口组的组中值=末组下限+邻组组距/2=2500+500/2=2750,即第四组的组中值为2750。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行业分类划分依据的原则是( )。
  • 经济活动的同质性

  • 解析:本题目所考核的知识点为“常用统计标准的类别及其主要内容、适用范围”,《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2013版)》的第九章对此知识点有详细阐述。根据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规定,行业分类是依据经济活动的同质性原则,对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个体从业人员所从事的生产经营话动或其他社会经济的类别进行的标准分类。

  • [单选题]根据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各 题。 某国有企业领导由国资管理部门任命,为超额“完成”年度工作计划,争当优秀企业,获得奖励奖金,授意统计员将企业实际年产值7.23亿元上报为9.78亿元,由此被省级国资管理部门评选为当年的优秀企业,并获得了相应的奖金。统计机构在审核该企业上报的统计资料时,发现了相关问题,向该企业发出《统计检查查询书》,该企业在规定的期限内未予答复。统计机构遂派统计执法检查人员到该企业进行统计执法检查,但该企业以企业负责人出差、统计人员生病住院、会计人员外出培训为由,表示无法接受检查。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该企业在报送统计资料中的违法行为不包括( )。
  • 提供不完整的统计资料

  • 解析:提供不真实统计资料是指统计调查对象违法统计法律、法规、规章和统计制度的规定,在统计调查过程中,故意或者过失提供与实际情况不一致的统计资料的行为。该行为的基本特点是“与实际情况不一致”。要求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或者其他机构、人员伪造、篡改统计资料,是指地方人民政府、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有关部门、单位的负责人以强令、授意、胁迫等方式要求有关单位或个人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行为。利用虚假统计资料骗取荣誉称号、物质利益或者职务晋升,是指单位或者个人为了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局部利益、短期利益,或者个人私立,通过编造或者要求他人编造虚假统计资料等方式骗取荣誉称号、物质利益或者职务晋升的行为。

  • [单选题]虚报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其最基本的特征是( )。
  • 实少报多


  • [多选题]第五次人口普查中,( )。
  • 调查单位是每一个人

    调查对象是全国所有人口

    报告单位是每户家庭

  • 解析:解析:调查对象是指所要调查的总体,是全国所有人口;调查单位是指所要调查的现象总体中的个体,是每一个人;报告单位是指负责向统计调查机关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是每户家庭。

  • [多选题]国家制定统一的统计标准,保障统计调查采用的( )和统计编码等的标准化。
  • 指标涵义

    计算方法

    分类目录

    调查表式

  • 解析:解析:最新修订的《统计法》第十七条规定:“国家制定统一的统计标准,保障统计调查采用的指标涵义、计算方法、分类目录、调查表式和统计编码等的标准化。”

  • [单选题]根据现行普查项目安排,2013年我国将进行( )。
  • 经济普查

  • 解析:本题目所考核的知识点为“统计报表制度的分类”,《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2012版)》的第133页对此知识点有详细阐述。根据现行普查项目安排,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在逢0的年份实施;经济普查每10年进行两次,在逢3、8的年份实施;农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在逢6的年份实施。

  • [单选题]产品质量的检查应该采用( )。
  • 抽样调查的方法

  • 解析:解析:抽样调查的应用范围:①一些不可能进行全面调查的现象;②一些难于进行全面调查而又必须取得全面数值的总体现象;③一些不必要进行全面调查的社会现象;④对普查等全面调查资料的质量进行检验。题中产品质量的检查属于第①种情况。

  • 推荐下载科目: 会计员 注册信贷分析师 注册资产评估师 价格鉴证师 初级经济师 初级审计师 理财规划师 基金从业 特许金融分析师 高级经济师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