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白喉棒状杆菌感染后引起的局部病变特征是
  • 正确答案 :C
  • 假膜

  • 解析:白喉棒状杆菌感染后在局部增殖,产生外毒素致病,细菌和毒素可使局部黏膜上皮细胞产生炎症、渗出和坏死反应。渗出液中纤维蛋白将炎性细胞、黏膜坏死组织和菌体凝结在一起,形成灰白色膜状物质,称为假膜。

  • [单选题]自身抗原出现的机制
  • 正确答案 :E
  • 隐蔽抗原的释放+自身抗原成分的改变+共同抗原的诱导

  • 解析:自身抗原出现的机制为隐蔽抗原(精子、眼内容物等)的释放、自身抗原(变性IgG)成分的改变和共同抗原(A群β溶血性链球菌)的诱导。

  • [单选题]血清学分型主要用于鉴定
  • 正确答案 :C
  • 种内血清型

  • 解析:分型是一个细菌种内不同的血清型。

  • [单选题]血沉测定时抗凝剂与血液的比是
  • 正确答案 :A
  • 1:4

  • 解析:测定血沉的抗凝剂是3.8%的枸橡酸钠,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为1:4。测定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与血小板聚集率的抗凝剂亦为枸橼酸钠,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为1:9。

  • [单选题]检查粪便原虫包囊,常见的染色方法
  • 正确答案 :A
  • 碘染色

  • 解析:检查粪便原虫包囊,常见的染色方法是碘染色。

  • [单选题]钩体病的主要传染源是
  • 正确答案 :C
  • 黑线姬鼠

  • 解析:钩端螺旋体引起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黑线姬鼠是钩端螺旋体的中间宿主,是主要的传染源。

  • [单选题]引起血液黏滞度增高的疾病是
  • 正确答案 :A
  •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 解析: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红细胞容量增加,血液比重增加,导致血液流动缓慢淤滞,组织缺氧,血流变检查可见血液黏滞度增高。

  • [单选题]双特异性抗体的最主要特点是
  • 正确答案 :D
  • 能同时结合两种抗原表位

  • 解析:双特异性抗体是一个抗体分子可以结合两种抗原。

  • [单选题]血液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 正确答案 :D
  • 血液和造血组织

  • 解析:血液学是医学科学的一个独立的分支。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血液和造血组织,包括研究血液中有形成分形态的血细胞形态学;研究细胞的来源、增殖、分化和功能的血细胞生理学;研究血细胞组成、结构、代谢和血浆成分的血液生化学;研究血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血液免疫学;研究血液病遗传方式和信息传递的遗传血液学;研究血液流动性和血细胞变形性的血液流变学;研究实验技术和建立实验方法的实验血液学。

  • [单选题]正常情况下,中性分叶核粒细胞的过碘酸-雪夫反应(PAS)呈
  • 正确答案 :A
  • 阳性

  • 解析:中性粒细胞胞浆染成红色或深红色,有些细胞有阳性颗粒,呈阳性反应。故正确答案为A。

  • [单选题]羊水卵磷脂/鞘磷脂比值为多少时,提示胎儿肺不成熟
  • 正确答案 :A
  • <1

  • 解析:卵磷脂和鞘磷脂是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主要成分,可维持肺泡的稳定性。卵磷脂/鞘磷脂测定采用薄层色谱法,正常L/S≥2,L/S<1表示胎儿肺不成熟,易发生IRDS。

  • [单选题]组织学和细胞学最常用的显微镜标本片为
  • 正确答案 :B
  • 组织切片

  • 解析:组织切片是组织学和细胞学最常用的显微镜标本片。

  • [单选题]免疫应答过程分为
  • 正确答案 :A
  • 识别阶段、活化阶段、效应阶段

  • 解析:适应性免疫应答可人为地分为以下三个部分:①识别活化阶段:是指抗原提呈抗原细胞加工处理、提呈抗原和抗原特异性T/B细胞识别抗原后在细胞间黏附分子协同作用下,启动活化的阶段,又称抗原识别阶段;②活化阶段:是指抗原特异性T/B淋巴细胞接受相应抗原刺激后,在细胞间共刺激分子和细胞因子协同作用下,活化、增殖,分化为免疫效应细胞的阶段;③效应阶段:是浆细胞分泌抗体和效应T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和细胞毒性介质,并在固有免疫细胞和分子参与下产生免疫效应的阶段。

  • [单选题]可能导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变种病毒是
  • 正确答案 :D
  • 冠状病毒

  • 解析:本题考查呼吸道病毒所致疾病。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是一种新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亦称非典型性肺炎。其病原体SARS病毒为一种新型变异冠状病毒。

  • [单选题]关于HSV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C
  • 显性感染占大多数

  • 解析:HSV感染80%~90%为隐形感染,显性感染只占少数。

  • [单选题]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规定,药敏实验结果报告中,"R"代表( )
  • 正确答案 :D
  • 耐药

  • 解析:"R":耐药(Resstant, R),药物对某一细菌 的MC高于药物在血或体液内可能达到的浓度时,或有时细菌能产生灭活抗菌药的酶,则不论其MC值大小如何,仍应判定该菌为耐药。

  • 查看原题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肾内科(正高) 血液病(正高) 眼科学(副高) 中医骨伤科学(副高)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副高) 职业病学主治医师(代码:314) 放射医学技术(士)(代码:104) 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 药学(师)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