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E

以上都正确

题目:临床化学的基本作用是

解析:临床化学的基本作用是阐述有关疾病的生物化学基础和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生化变化;开发应用临床化学的检验方法和技术,对检验结果及其临床意义做出评价。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病毒在增殖过程中发生的基因突变是指
  • A+B+C

  • 解析:病毒在增殖过程中常发生基因组中碱基序列的置换、缺失或插入,引起基因突变。

  • [单选题]精液检查,精子前向运动缓慢,应按世界卫生组织分类,定为
  • b级

  • 解析:精子活力分级:a级,快速前向运动(Ⅲ级,直线运动);b级,缓慢或呆滞前向运动(Ⅱ级,运动缓慢);c级,非前向运动(Ⅰ级,原地运动);d级,不动(0级,不活动)。

  • [单选题]巨幼红细胞主要见于
  • 巨幼红细胞贫血

  • 解析: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主要由叶酸和(或)维生素Bl2直接或间接缺乏所致,大多因摄入不足而导致直接缺乏引起。其血细胞形态学特点是红细胞体积较大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骨髓中巨幼红细胞增生。

  • [单选题]现已明确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下列哪种病毒引起的
  • EB病毒

  • 解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急性的单核一吞噬细胞系统增生性疾病,EB病毒为本病的病原。

  • [单选题]星形诺卡菌引起人的主要疾病是
  • 肺炎

  • 解析:星形诺卡菌可因吸入肺部或侵入创口引起化脓性感染。

  • [单选题]关于免疫浊度法测定错误的是
  • 反应液中抗原过量

  • 解析:当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两者比例合适时,抗原抗体在特殊缓冲液中快速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使反应液出现浊度,如形成的复合物增加,反应液的浊度随之增加,与一系列的标准品对照,即可计算出受检物的含量。免疫浊度法测定中反应液中抗体过量。反应液中抗原、抗体比例合适,常用聚乙二醇等增浊剂,通常用磷酸盐反应液。

  • [单选题]可形成荚膜的需氧芽孢杆菌是
  • 炭疽杆菌

  • 解析:炭疽芽孢杆菌有毒株可形成明显的荚膜。

  • [单选题]肥达反应中使用的抗原组合为
  • 菌体(O)抗原和鞭毛(H)抗原

  • 解析:伤寒沙门菌有菌体(O)抗原、表面(Vi)和鞭毛(H)抗原,三者的抗体均为非保护性抗体。由于O、H抗原性较强,常用于肥达反应。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核医学(正高) 医院药学(正高) 肿瘤外科学(副高) 职业卫生(副高) 营养与食品卫生(副高) 急诊医学主治医师(代码:392) 营养学中级职称(代码:382) 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士)(代码:107) 病案信息技术(士)(代码:111) 中药师(代码:202)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