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CE

肠系膜血管造影 腹部及盆腔CT平扫加增强 补充液体和营养支持

题目:患者,女,75岁,有先天性心脏病病史,长期服用地高辛和利尿药。此次因为突起左下腹部胀痛、便血5h来急诊。查体:心房颤动,心率110次/min,血压130/88mmHg,下腹部中度压痛,无反跳痛和肌紧张,无包块,直肠指检未触及肿块,但指套血染。急诊肠镜见直乙交界段(16~28cm)肠黏膜广泛水肿、红斑、脆、黏膜下出血,此时下列处理正确的是

解析:1.肠系膜上或肠系膜下动脉选择性血管造影:血管造影可使病变部位的细小血管显影,对本病的诊断可提供有力帮助。典型表现可见肠壁动脉影像有中断、狭窄及扩张,静脉像早期则显示高度浓染,而毛细血管像显示中度浓染。2.CT和MRI检查 以往CT很少用于肠道疾病的诊断,而近几年随着技术的提高,CT可模拟内镜的影像学改变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3.卧床休息和全身支持治疗 包括液体和电解质平衡,尤其是钾的补充,低血钾者应予纠正。同时要注意蛋白质的补充,改善全身营养状况,必要时应给予全胃肠道外营养支持,有贫血者可予输血,胃肠道摄入时应尽量避免牛奶和乳制品。故BCE正确。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多选题]引起肝性脑病的发病原因为
  • 中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门体分流手术

    重症病毒性肝炎

  • 解析: 引起肝性脑病的原发病有重症病毒性肝炎、重症中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各型肝硬化、门-体静脉分流术后、原发性肝癌以及其他弥漫性肝病的终末期,而以肝硬化患者发生肝性脑病最多见。

  • [多选题]原发性肝癌从病理形态上大体可分为
  • 弥漫型

    结节型

    块状型

  • 解析:块状型最多见,结节型较多见,弥漫型最少见。

  • [多选题]关于下消化道出血的表述正确的是
  • 下消化道出血指Treitz韧带以下部位的消化道出血

    便血是其主要的出血方式

    大多数具有自限性

    少数患者有严重的进行性便血

  • 解析:1.屈氏韧带以下的消化道(包括空、回肠,结肠与直肠)称下消化道。A正确。2.遇便血者,尤下消化道大出血,应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出血的特征,B正确。3.一般来说,出血部位越高,则便血的颜色越暗;出血部位越低,则便血的颜色越鲜红,或表现为鲜血,这当然还取决于出血的速度和数量,如出血速度快和出血数量大,血液在消化道内停留的时间短,即使出血部位较高,便血也可能呈鲜红色,E正确。4..大多数具有自限性C正确。

  • [多选题]在血证的治疗上,应注意( )
  • 止血不留瘀

    血证初起禁用大量凉血止血药

    夹有血块者,忌单纯使用止血药

    瘀阻出血慎用炭类止血药

    分证分型辨证论治


  • [多选题]容积性泻药的作用机制是
  • 在肠腔内吸水膨胀、增加肠内容物水分和容积

    具有强大的吸水性

    膨胀的肠腔内容物可促进肠蠕动、软化大便

    在肠内不被消化和吸收

  • 解析:容积性泻药是一些不易被肠壁吸收且又易溶于水的盐类离子,临床常用的有硫酸钠、硫酸镁等,故又称盐类泻药。内服后在肠腔内能形成高渗溶液,因此,能吸收大量水分,并阻止肠道水分被吸收,水分增多,有利于软化粪便,而且使肠内容积增大,对肠黏膜产生机械性刺激作用,另外,解离出的盐类离子及溶液的渗透压对肠黏膜亦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促进肠管蠕动,引起排便。

  • [多选题]正常人肝脏能合成
  • 人全部凝血酶原体白蛋白

    凝血酶原和其他凝血因子

    血浆纤维蛋白原

    血浆部分α、β球蛋白

  • 解析:肝脏能合成多种血浆蛋白,如清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等,其中合成最多的是清蛋白,占肝合成总蛋白的1/4 。故ABCD正确。

  • [多选题]"金"性具有的特征包括( )
  • 肃杀

    潜降

    收敛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普通外科(正高)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正高)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正高) 核医学技术(正高) 内分泌学(副高) 风湿病(副高) 神经内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08) 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士)(代码:107) 住院医师规培(精神科) 中医临床三基(药师)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