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B超+VCUG(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
题目: 1岁女孩,低热2天,伴厌食、尿频、尿急、排尿时哭闹。6个月前曾有尿路感染史,尿液分析:WBC(+++),脓细胞少许,红细胞(+),尿培养有大肠埃希菌生长,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见尿道、双输尿管、肾盂显影,但无明显扩张。
解析:1.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常表现为尿路感染与反流的非特异性症状包括发热、乏力、厌食、恶心、呕吐等。
2.对于Ⅰ、Ⅱ、Ⅲ度反流,可用药物控制尿路感染,防止肾盂肾炎对肾的损害。
3.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可以观察尿路情况。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口淡多见于( )
脾胃虚寒
水湿内停
[单选题]急性腹膜炎体征,错误的是
听诊肠鸣音减弱但有时亦可高亢
解析:急性腹膜炎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其病理基础是腹膜壁层和(或)脏层因各种原因受到刺激或损害发生急性炎性反应,多由细菌感染,化学刺激或物理损伤所引起。大多数为继发性腹膜炎,源于腹腔的脏器感染,坏死穿孔、外伤等。其典型临床表现为腹膜炎三联症--腹部压痛、腹肌紧张和反跳痛,以及腹痛、恶心,呕吐,发烧,白细胞升高等,严重时可致血压下降和全身中毒性反应,如未能及时治疗可死于中毒性休克。部分患者可并发盆腔脓肿,肠间脓肿、和膈下脓肿,髂窝脓肿及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腹膜炎的初期,肠蠕动增加,不久减弱,发展为肠麻痹。弥漫性腹膜炎多合并麻痹性肠梗阻,除了肠管脏腹膜发生充血和水肿影响其蠕动功能外,内脏神经反射的抑制,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特别是低钾,以及消化道激素的分泌失调也均和麻痹性肠梗阻的发生有关。肠麻痹发生后肠道分泌增加,吸收减少,肠腔内大量积气,积液。肠壁、腹膜、肠系膜水肿并有大量炎性渗出物进入腹腔,造成大量的水、电解质、蛋白质丢失,使血容量锐减。有人估计弥漫性腹膜炎患者24小时内的体液丢失量可达4~6L之多。故答案应选D。
[多选题]一男孩,10个月,以哭闹、呕吐6小时来院,腹部未扪及包块,但有果酱样便,诊断为:小儿急性肠套叠应该行
B超监视下水压灌肠
X线监视下钡灌肠
[单选题]下列肠梗阻的基础疗法不正确的是
M-A管应常规应用于低位肠梗阻
解析:对于低位肠梗阻可应用较长的Miller-Abbott管,其下端带有可注气的薄膜囊,借肠蠕动推动气囊,将导管带到梗阻部位进行减压,但是操作困难,现在较少使用。故答案应选E。
[单选题]正式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典籍是( )
《伤寒杂病论》
[单选题]下列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的特点,错误的是
多发生于4岁以上的小儿
[单选题]内括约肌松弛反射,其反射弧组成,正确的是 ( )
肠压力感受器-肠壁神经节细胞-内括约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