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E
注射疫苗可预防本病发生
题目:男,28岁,农民。发热5d,伴皮肤出血点,于1993年11月某日由乡卫生院转入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体检:体温38℃,BP9.3/6.7kPa(70/50mmHg),颜面及眼眶有明显充血,球结膜水肿充血,腋下有条索状出血点,肾区有明显叩击痛,拟诊为流行性出血热。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关于炭疽病,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 )
病原菌为竹节状革兰阳性杆菌
病原体释放的外毒素为主要的致病因素
皮肤炭疽为最常见的临床类型
[多选题]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人体后,可因机体免疫水平的差异而导致 ( )
猩红热
咽喉炎
丹毒
新生儿败血症
[多选题]胁痛的临床症状有( )
一侧胁肋疼痛
两侧胁肋疼痛
[多选题]L型结核菌的生物学特征是
在高渗环境中仍能生长与繁殖
在低渗环境中仍能生长与繁殖
细胞膜尚完整,或代偿性增厚,但细胞壁缺陷
无致病性
抗酸染色阴性或弱阳性
解析:结核杆菌为了适应不良环境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其细胞壁完全或部分缺失,导致细胞壁中分支菌酸也全部或部分缺失。
[多选题]结核病病灶转向愈复时的改变是
吸收消散
钙化
纤维化
解析:随着机体免疫力的提高特别是经有效化疗,病变可吸收。轻微于酪样坏死也可经治疗而吸收,遗留细小纤维瘢痕。随着炎性成分吸收,结节性病灶中的成纤维细胞增生,形成纤维化。局限的干酪性病灶可逐渐脱水、形成钙化灶。纤维化与钙化是机体免疫力增强、病变静止和愈合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