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抗休克+手术
题目:男,32岁。右腰部外伤伴血尿3小时,保守治疗后血尿消失,但血压持续下降达80/45mmHg,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继续降低,右腰部出现肿块,下一步最重要的是
解析:患者右腰部外伤,保守治疗后血压仍持续下降,且腰部出现肿块,说明患者有内脏破裂,应立刻进行手术探测,同时进行抗休克治疗。故本题选D。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淋菌性生殖道感染常见的传播途径为
沿生殖道黏膜上行蔓延
解析:淋菌性生殖道感染主要由性接触直接传播,偶可通过带淋球菌的浴盆、衣物、毛巾和手等间接传播。淋球菌侵入尿道表面黏膜后,逐渐侵入黏膜下组织。故本题选C。
[单选题]造成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不包括
脾功能亢进
解析:静脉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是造成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造成血流缓慢的外因有:久病卧床,术中、术后以及肢体固定等制动状态及久坐不动等。血液高凝状态见于:妊娠、产后或术后、创伤、长期服用避孕药、肿瘤组织裂解产物等。故本题选A。
[单选题]老年人发生机械性肠梗阻最常见的病因为
乙状结肠扭转
解析:机械性梗阻可分为小肠梗阻(包括十二指肠)和大肠梗阻,其中常见于老年人的是大肠梗阻,大肠梗阻常由肿瘤、憩室炎、扭转和粪便嵌塞所致,蛔虫梗阻多发生于儿童,肿瘤也不是所有人都有的,而老年人因为消化功能低下,饱餐食物内纤维残渣过多,使结肠襻的本身重量增加,由于重力关系,体位姿势突然改变,容易发生扭转,肠扭转中的多数(90%)发生于乙状结肠。乙状结肠过长,而乙状结肠系膜附着处又短窄,近侧和远侧两侧肠管接近,肠襻活动度大这是容易发生扭转的解剖基础。
[单选题]在ITP(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免疫抑制治疗中,最常用的免疫抑制剂是
长春新碱
解析:对于ITP的治疗,糖皮质激素是首选药物,长春新碱是最常用的免疫抑制剂。长春新碱除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外,还可能促进血小板释放,因此最常用。
[单选题]男孩,6岁。眼睑水肿伴尿量减少1周,精神尚可。实验室检查:尿蛋白(++++),红细胞5/HP,血浆总蛋白35g/L,清蛋白20g/L,胆固醇7.0mmol/L。首选治疗是
口服泼尼松
解析:根据患儿表现诊断为肾病综合征,首选药物为糖皮质激素。药物的选择以生物半衰期12~36小时的中效制剂为宜;开始治疗时应足量,分次服用,尽快诱导尿蛋白阴转。
[单选题]病人觉得被跟踪,被监视,饭中有人下毒,属于
被害妄想
解析:被害妄想是指患者坚信自己被某些人或某组织进行迫害,如投毒、跟踪、监视、诽谤等,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障碍。故选A。
[单选题]该患者首选的辅助检查是
盆腔超声检查
解析:患者为老年女性,消化道症状明显,移动性浊音阳性(提示腹腔积液),子宫左后方可触及包块,质硬、边界欠清、活动度差,考虑卵巢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大。B型超声检查是卵巢肿瘤最常用的辅助检查,故选A。
[单选题]患者,男性,20岁,近5年反复咳嗽、咳脓痰,加重伴发热2天入院。抗炎治疗后病情可暂时短期缓解,最可能的诊断是
支气管扩张
解析:反复咳漱、咳脓痰病史,抗炎治疗后可短期缓解,最后可能为支气管扩张症并感染,因此答案选E。
[单选题]男,44岁,发热。头痛,间断呕吐3周。既往有中耳炎病史,MRI见右颞叶内圆形病灶,边界清楚,中央为长T1,长T2信号,可能的诊断是
脑脓肿
解析:根据MRI表现右颞叶内圆形病灶,边界清楚,中央为长T1,长T2信号知道是脑脓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