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精神产品
题目: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物权客体的有( )。
解析:行为一般作为债权客体;精神产品一般作为知识产权的客体。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法的规范性是其普遍性的前提和基础
法的普遍性是其规范性的发展和延伸
解析:法具有普遍性是在法具有规范的效力的意义上而言的,即法作为行为规范在国家管辖范围内具有普遍适用的效力和特性。同时也因为法具有普遍性,法才得以广泛、反复的适用。则法规范性是普遍性的前提和基础,法的普遍性是规范性的发展和延伸。
[单选题]著作权自( )之日起产生,并受法律保护。
作品创作完成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著作权的取得。《著作权法》第2条规定,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2002年9月15日施行的《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6条也明确:著作权自作品创造完成之日起产生。理论上对此概括为著作权的自动取得原则。所谓自动取得,是指作品创作完成后,不以等级、发表、核准、申请而享有著作权。故此,本题只有A项正确。根据我国著作权法及相关条例。向版权局申请、办理登记,经版权局核准登记并公告,实行自愿原则,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作品、确定著作权归属,为解决著作权纠纷提供初步证据,并非是著作权产生的根据,对著作权的行使也没有任何影响。
[单选题]今年所有向甲大学申请奖学金的学生同时也向乙大学申请奖学金。甲、乙两个大学各同意给予半数的申请者每人一份全奖。因此,所有这些申请者就都获得了一份全奖。
甲、乙两个大学没有给同一个申请者以全额奖学金
解析:前提型题目。题干中的结论是所有这些申请者都获得了一份全奖,前提是甲乙两个大学各同意了给予半数申请者全奖,那么隐含的条件是甲、乙两个大学给的全奖的同学名单没有重复,即甲、乙两个大学没有给同一个申请者以全额奖学金。否则,题于中的论点就不能成立了。故C项正确。
[单选题]王某在商场门口见一中年妇女挎着一个包,于是趁其不备,突然抢夺。但该中年妇女拽住包不放,王某对着该中年妇女猛踹一脚,致使该中年妇女倒地松手,王某拿到钱包后逃逸。王某构成( )。
抢劫罪
解析:《刑法》规定,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或者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具有将公私财物非法占有的目的。王某的行为符合抢劫罪的特征,故本题答案为A。
[单选题]王羲之被称为“书圣”,他的代表作《兰亭序》的书体是( )。
行书
解析:《兰亭序》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作品,作于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41位友人在会稽(今绍兴)兰亭举行的一次以诗会友的宴会上。“兰亭序”既是中国书法艺术里的名作,也是一篇非常好的抒情文章,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
[单选题]2007年末城镇就业人员中私营个体就业人员所占比重比2006年末增加了约( )。
8%
解析:2007年末城镇就业人员中私营个体就业人员所占比重为7891÷29350X100%≈26.9%;2006年末城镇就业人员中私营个体就业人员所占比重为(7891-924)÷429350-1040)×100%≈24.6%;26.9%-24.6%=2.3%,与选项A最接近。
[单选题]“人们对真理的认识就像登山运动员登山一样,每登高一步,就接近顶峰一步。与登山不同的是.人们永远不可能达到真理的顶峰”。对这句话分析正确的是( )。
它揭示了真理的发展过程
解析:本题考查真理的发展过程。真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真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 一,同时也是具体历史的统一。真理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并以科学知识为根据,而客观事实和科学知识都是永恒地 运动变化发展着的,这就决定了人对它的把握是一个无限的过程。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都处于不断地运动变 化的过程中,这种运动变化是无限的,永远不会表现为某种一成不变的最终形式。因此,正确答案为B。
[单选题]通过浙江省统计部门的《浙江GDP增长过程中的代价分析》报告,我们可知( )。
资源耗减及环境污染导致的损失目前还无法准确估量
解析:根据材料,因条件不够,2003年浙江每亿美元GDP的能源消费的标准煤当量与高收入国家的当量无法比较,故A选项表述错误;通过阅读材料可知,2003年浙江省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占2003年总GDP的2.5%,但2003年并不是2.5%,故B逸项也不正确;材料中提到“难以建立资源环境统计与估价制度”,这与C选项表意相反。本题正确答案为D。
[单选题]在下列客观现象中,可以被作为民事法律行为所附条件的是( )。
某项科研技术研究开发的成功与否
解析:法律行为所附条件必须为将来的事实、能否成功不能确定的是合法的事实、被设定为控制意思表示效力的条件。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