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教师自己以身作则,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
题目:孔夫子所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 )。
解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原意是,本身品行端正,就是不发命令,人民也会照着去做;本身品行不正,即使发布命令,人民也不会听从。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强调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有红、黄、白三种颜色的球各4个,放在一个盒子里,至少取出()个球,可以保证取到4个颜色相同的球
10
[单选题]某大学校长在一次开学典礼上说:学校不仅要给学生“干粮”,更要给“猎枪”。这句话强调了在学习中( )。
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解析:题干中“猎枪”指的是得到“干粮”的方法,因此选B。
[单选题]一个经常违纪的学生被调到一个风气良好的班级后,在同学严格守纪行为的影响下.其违纪行为暂时很少表现出来。这体现了观察学习的( )。
抑制效应
解析:习得指的是获得某种知识,而题干中说的是暂时很少表现出来,据此可排除A。“情绪”这一关键词在题干中并未体现,排除B。从题干来看,违纪学生的行为仅是暂时被抑制了,排除D。故选C。
[单选题]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 )。
处于掌握边缘的能力
解析:维果斯基强调,教学应集中于处于掌握边缘的概念和规则,学习的边缘区即为最近发展区。
[单选题]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智力测验量表是( )。
比纳-西蒙量表
[单选题]教育法规最根本的本质特征是它具有()。
强制性
[单选题]受过去经验与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准备状态是()
定势
解析:考查知识点:定势的含义。
[单选题]下列关于教育要素表述不正确的是( )。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中以教为职责的人,有知识的人都可以成为教育者 、
解析: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教育均包含这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并不是有知识的人都可以成为教育者。比起教育者来,学习者有其自身的特征:第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目的;第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或基础;第三,不同的人在学习过程中所遭遇的问题与困难不同;第四,不同的学习者对于自身学习行为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不同。因此,学习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活动。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这三个基本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三者之间联系和作用是学习者发生合乎目的的变化。各个要素本身的变化,必然导致教育系统状况的变化。不同教育要素的变化及其结合,最终形成了多样的教育形态。所以B选项是不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