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手术中可用来指示房室结的位置
题目:识别Koch三角的临床意义是
解析:Koch三角为心内直视手术的重要标志,该三角前部心内膜深面为房室结,可指示出房室结的位置,避免术中损伤房室结。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急性心肌梗死时,不出现病理性Q波的情况是
心肌梗死发生在基底部
解析:临床上,约有10%的心肌梗死发生在基底部,该部位的除极化过程发生在心肌除极的终末40ms,故引起QRS波群终末40ms部分的改变,一般不出现病理性Q波。
[单选题]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运动试验过程中可出现
有病理性Q波的导联ST段抬高
解析:运动试验过程中出现ST段抬高见于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有病理性Q波的导联出现ST段抬高,可能与室壁运动异常或室壁瘤有关。另一种情况是在无病理性Q波的导联出现ST段抬高,提示冠状动脉近端病变或发生冠状动脉痉挛。
[单选题]心房扑动患者最常出现的房室传导比例为
2:1或4:1
解析:多数未经治疗的心房扑动,房室传导比例是2:1或4:1,心室率一般约为150次/分或75次/分。
[单选题]关于心房扑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心房扑动不会发生于预激综合征患者
解析:心房扑动可以是预激综合征合并的心律失常,往往由于心室率极快而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需立即转复。
[单选题]3相束支阻滞是指
束支的不应期病理性延长,但小于PP间距,仅在心率增快时出现的束支阻滞
解析:3相束支阻滞,又称为快频率依赖性束支阻滞,是指束支的不应期已有病理性延长,但小于PP间距,平时不出现束支阻滞,仅在心率增快时(PP间距小于束支有效不应期)时出现束支阻滞。
[单选题]患者男性,45岁,因心悸就诊。食管心房调搏测定的房室结前传文氏点为110次/分,2:1阻滞点为130次/分,可能的原因为
以上都是
解析:房室结前传文氏点低于130次/分,2:1阻滞点低于150次/分,常见的原因有:①房室传导阻滞;②隐匿性房室结传导功能低下;③迷走神经张力增高;④如存在房室结双径路时,文氏点的降低可能是由于经房室结双径路的慢径路传导所致;⑤药物影响。
[单选题]1957年,首先研制出动态心电图仪的学者是
NormanJ.Holter
解析:1957年,美国NormanJ.Holter首先发明和研制成功连续记录体表心电图的记录仪。因此,动态心电图又称为Holter监测。
[单选题]以下为发生心房梗死可出现的心电图改变,但不包括
ST段弓背向上抬高,Q波时限≥0.03s
解析:选项B是心室梗死的心电图表现。
[单选题]关于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