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选题]关于万兆以太网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BC
  • 支持全双工工作方式

    支持光纤作为传输介质

  • 解析:BC

  • [单选题]在项目的每一个阶段结束时,审查项目完成情况与可交付成果是为了( )。
  • 正确答案 :C
  • 决定项目是否应进入下一阶段

  • 解析:项目的每一个阶段结束一般以对所完成的工作情况和可交付物的技术和设计评审为标志。在一个阶段末的评审通常被称为阶段出口、阶段验收或终止点。这一评审的目的是决定当前阶段是否继续到下一阶段,是发现和纠正错误并保证项目聚焦于它所支持的业务发展的需要。

  • [单选题]结构化分析方法(S
  • 正确答案 :A
  • 的主要思想是(22)。自顶向下、逐步分解

  •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结构化软件开发方法的基本概念。结构化分析是面向数据流进行需求分析的方法,适合于数据处理类型的软件的需求分析。由于利用图形来表达需求,显得清晰、简明,易于学习和掌握。具体来说,结构化分析就是用抽象模型的概念,按照软件内部数据传递、变换的关系,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直至找到满足功能要求的所有可实现的软件为止。

  • [单选题]IEEE802.3标准中以太网的物理地址长度为()。
  • 正确答案 :C
  • 48bit


  • [单选题]使用infoseek查找短语时第一次查找的结果会是()。
  • 正确答案 :A
  • 会列出所有的组成短语的单词的文件


  • [单选题]某二进制无符号数11101010,转换为三位非压缩BCD数,按百位、十位和个位的顺序表示,应为______。
  • 正确答案 :C
  • 00000010 00000011 00000100

  • 解析:解析:压缩BCD码用半个字节(4个二进制位)表示1位十进制数。例如:十进制数59D,采用压缩BCD码表示为二进制数是01011001B。BCD码中,1位十进制数和4位二进制数的对应关系如表5-12所示。非压缩BCD码用一个字节(8个二进制位)表示一位十进制数,高4位总是0000,低4位的0000~1001表示0~9。例如,十进制数87D,采用非压缩BCD码表示为二进制数是0000100000000111B。这种非压缩BCD码主要用于非数值计算的应用领域中。题中二进制无符号数11101010转换为十进制数为234,因此其对应的非压缩BCD码为000000100000001100000100。

  • [单选题]个人问责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 正确答案 :B
  • 策略与程序。

  • 解析:答案:B

  • [单选题]项目控制非常重要,但是进行质量控制也需要一定的成本,()可以降低质量控制的成本。
  • 正确答案 :B
  • 使用抽样统计

  • 解析:项目质量控制的主要工具和技术有直方图、控制表、因果图、排列表和趋势分析,以及检验、统计分析等方法,前5种方法都是分析方法,而后两种则是采取质量控制的手段。 抽样统计包括抽取总体中的一个部分进行检验,例如从一份包括75个源程序的清单中随机抽取10个进行检验。适当的抽样检查调查往往能降低质量的控制成本。 检验包括测量、检查和测试等活动,目的是确定项目成果是否与要求相一致。检验可以在任何管理层次中开展,例如对一个单项活动的结果和整个项目的最后成果都可以进行检验。检验有各种各样,如复查、产品复查、审查、评审等。 控制表是根据时间的推移对程序运行成果的一种图表展示。常用于判断程序是否在控制中进行。例如,程序运行结果中的差异是否因随机变量而发生,是否必须查清突发事件的原因并进行纠正等。当一个程序在控制之中时,不应对它进行调整。一个程序可能为了得到改进而有所变动,但只要它在控制范围之中,就不应认为去调整它。控制表可以用来监控各种类型的变量的输出。控制表常被用于跟踪重复性的活动(如生产事务),还可以用于监控成本和进度变动、容量和范围变化的频率,以及项目文件中的错误或者其他管理结果,以便判断项目管理程序是否在控制之中。

  • [单选题]若二叉树的先序遍历序列为ABDECF,中序遍历序列DBEAFC,则其后序遍历序列为______。
  • 正确答案 :B
  • D


  • [单选题]设顺序存储的某线性表共有123个元素,按分块查找的要求等分为3块。若对索引表采用顺序查找方法来确定子块,且在确定的子块中也采用顺序查找方法,则在等概率的情况下,分块查找成功的平均查找长度为______。
  • 正确答案 :B
  • 23

  • 解析:解析:分块查找又称索引顺序查找。它是一种性能介于顺序查找和二分查找之间的查找方法。二分查找表由分块有序的线性表和索引表组成。表R[1,...,n]均分为b块,前 b-1块中结点个数为s=[n/b],第b块的结点数允许小于等于s;每一块中的关键字不一定有序,但前一块中的最大关键字必须小于后一块中的最小关键字,即表是分块有序的。抽取各块中的最大关键字及其起始位置构成一个索引表ID[1,...,b),即ID[i](1≤ i≤b)中存放第i块的最大关键字及该块在表R中的起始位置。由于表R是分块有序的,所以索引表是一个递增有序表。分块查找的基本思想是:索引表是有序表,可采用二分查找或顺序查找,以确定待查的结点在哪一块。由于块内无序,只能用顺序查找。分块查找是2次查找过程。整个查找过程的平均查找长度是2次查找的平均查找长度之和。如果以二分查找来确定块,则分块查找成功时的平均查找长度为ASL1=log2(b+1)-1+(s+1)/2≈log2(n/s+1)+s/2;如果以顺序查找确定块,分块查找成功时的平均查找长度为ASL2=(b+1)/2+(s+1)/2=(s2+2s+n)/(2s)。在本题中,n=123,b=3,s=41,因此平均查找长度为(41×41+2×41+123)/(2×41)=23。

  • 查看原题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计算机二级 计算机三级 软考中级 Linux认证 JAVA认证 计算机一级 软考高级 职称计算机 计算机操作员中级 计算机操作员高级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