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刑部

题目:明清时期的中央主审机关是( )。

解析:解析:明清时期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为中央司法机关。其中,刑部为主审机关,大理寺负责复核,都察院负责法律监督。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在直接选举的地方,由选民直接选举的代表候选人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的( )。
  • 1/3至1倍

  • 解析:解析:考查要点是直接选举。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实行差额选举。由选民直接选举的代表候选人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1/3至1倍。因此,B项是正确的;A项、C项、D项是错误的。

  • [单选题]以下不属于国务院职权的有( )。
  • 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国家预算部分调整方案的审批权

  • 解析:解析:我国现行《宪法》第89条规定:“国务院行使下列职权;(一)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二)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议案;(三)规定各部和各委员会的任务和职责,统一领导各部和各委员会的工作,并且领导不属于各部和各委员会的全国性的行政工作;(四)统一领导全国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规定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家行政机关的职权的具体划分;(五)编制和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国家预算;(六)领导和管理经济工作和城乡建设;(七)领导和管理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和计划生育工作;(八)领导和管理民政、公安、司法行政和监察等工作;(九)管理对外事务,同外国缔结条约和协定;(十)领导和管理国防建设事业;(十一)领导和管理民族事务,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利;(十二)保护华侨的正当的权利和利益,保护归侨和侨眷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十三)改变或者撤销各部、各委员会发布的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规章;(十四)改变或者撤销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十五)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划分,批准自治州、县、自治县、市的建置和区域划分;(十六)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范围内部分地区的戒严;(十七)审定行政机构的编制,依照法律规定任免、培训、考核和奖惩行政人员;(十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 [多选题]下述情况中,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有( )。
  • 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的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

    醉酒的人犯罪的

  • 解析:解析:参见《刑法》第18条的规定。

  • [多选题]下列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制变化的表述,正确的有( )。
  • 《北齐律》使封建法典篇章体例定型化,首创以名例律作为法典总则的篇章结构

    《曹魏律》以《周礼》的“八辟”为依据,正式规定了“八议”制度

    八议、官当、准五服以治罪、重罪十条、死刑复奏制度都是该时期法律儒家化的具体表现

  • 解析:解析:考查要点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制的发展变化。《北齐律》首次使得封建法典篇章体例定型化,定法典篇目为12篇,并以名例律作为封建成文法典的总则。可见,A项表述正确,。为应选项。《曹魏律》以《周礼》记载的“八辟之法”为依据,首次创立了“八议”制度,“八议”入律,使得封建特权法得以发展和法定化。可见,B项表述正确,为应选项。《北齐律》首次规定了“重罪十条”,该制度成为《开皇律》“十恶”制度的渊源。可见,C项表述错误,与题意不符,应予排除。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儒家化的表现包括:八议入律、规定准五服以治罪制度、官当入律、登闻鼓制、死刑复奏制度、重罪十条等。可见,D项表述正确,是正确答案。

  • [多选题]刑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包括( )。
  • 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国有企事业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其他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

  • 解析:解析:《刑法》第93条规定,本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

  • [单选题]明代省级专设的地方司法机关是
  • 提刑按察司


  • [单选题]按份共有人出卖其共有财产份额时,其他共有人享有( )。
  • 同等条件下的优先购买权


  • [单选题]成立犯罪不可缺少的要素是( )。
  • 犯罪行为

  • 解析:解析: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都必须具备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这四个要件。任何一种犯罪都必须有人的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没有行为就没有犯罪,危害行为是犯罪客观方面不可缺少的要素。故选A项。不选B项的理由:犯罪结果并非存在于一切犯罪中,行为犯、预备犯、未遂犯就不要求具备犯罪结果。不选 C项的理由:犯罪目的只存在于故意犯罪中,过失犯罪不存在犯罪目的。不选D项的理由:犯罪动机不是犯罪构成的必备要件,它不影响犯罪主观方面的成立。

  • [多选题]在我国,公民和人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的差异表现在( )。
  • 法律地位不同

    范畴不同

    范围不同

    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不同

  • 解析:解析:“公民”和“人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1)公民是法律概念,与无国籍人和外国人相对应;人民是政治概念,与敌人相对应。(2)法律性质不同。讲“人民的权利”,主要是指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而“公民的权利”,指的是具有中国国籍的人所享有的法律权利。(3)地位不同,导致二者在享受权利方面也有差异。公民中的人民享有全部的宪法中规定的权利,并履行全部义务;而公民中的敌人则不能享有全部法律权利,也不允许他们履行公民的某些光荣义务。(4)范围不同。在我国公民中既有人民,也有人民的敌人,公民的范围要比人民广泛。(5)公民所表达的通常是个体概念,人民所表达的是群体概念。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高中 初中 考研 公共管理硕士 法律硕士 考博 教育硕士 在职硕士 自考专业课 小学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