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对民事行为动机的误解
题目:民法通则所称的重大误解不包括( )。
解析:解析:民法通则所称的“重大误解”是指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误解,不包括对动机、性别等的误解,故选D项。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犯罪的本质特征是______。
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解析:解析: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惩罚性是犯罪的基本特征,其中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
[单选题]在当代中国国家机构中,( )有权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划分。
国务院
解析:解析:国务院的职权是国家的最高行政权,根据《宪法》第89条第15项的规定,国务院有权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划分,批准自治州、县、自治县、市的建置和区域划分。即国务院享有行政区域划分权,且这一权力只能由国务院行使,A、C、D不符法律规定。
[多选题]下列关于缓刑的表述,正确的有( )。
对累犯不适用缓刑
由公安机关对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进行考察
解析:解析:根据《刑法》第74条的规定,对于累犯,不适用缓刑,故选A项。根据《刑法》第76条的规定,对缓刑执行的考察机关是公安机关,犯罪分子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仅限于“配合”,故选B项。C项错在:根据《刑法》第73条第2款的规定,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5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1年。D项错在:根据《刑法》第72条的规定,缓刑的适用对象包括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包括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
[多选题]近代宪法产生的基本条件包括( )。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普遍化发展
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建立和以普选制、议会制为核心的民主制的形成
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提出的民主,自由与人权等理论
解析:解析:近代宪法的产生有着其特有的社会历史条件,主要是:第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普遍化发展;第二,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建立和以普选制、议会制为核心的民主制的形成;第三,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提出的民主、自由与人权等理论。
[单选题]孙某纠集李某等5人组成“天龙会”,自封“大天龙”,要李某等人“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天龙会创收”。李某等人在3个月内抢劫6次,杀死1人,重伤2人,劫得财物若干。上述犯罪行为中,有的孙某知道,有的不知道,其中参与抢劫1次。对孙某应如何处理?
对全部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解析:解析:本题的考点是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的处罚原则。我国《刑法》第26条规定:“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对于第3款规定以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据此,选项D正确。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非正式意义上的法律渊源的是( )。
最高人民法院的判例
解析:解析:当代中国的正式法律渊源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军事法规和规章以及有关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湖北省的《野生动物保护条例》属于地方性法规,国务院的《粮食购销条例》属于行政法规。故A、B、C项都属于我国的正式法律渊源。最高人民法院的判例不是当代中国的正式法律渊源,但属于我国非正式意义上的法律渊源,故选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