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正常甲状腺结构

题目:患者,女,40岁,临床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其超声显示不正确的是

解析:结节性甲状腺肿,其甲状腺呈不均匀、不对称性增大,内见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结节可有囊性变,一般周边无包膜包绕。彩色多普勒示血流丰富,血流有时绕结节分布。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对于肝豆状核变性,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有特征性超声图像改变

  • 解析: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病或假性硬化症,多发生在青少年,一般认为是与铜代谢失常有关的隐性遗传病,肝内有大量铜的沉积,常有肝功能损害,超声图像与肝炎或坏死后性肝硬化相似,无特征性超声图像改变。

  • [单选题]黄某,女,30岁,孕35周,因羊水过多到医院检查,超声提示胎儿十二指肠闭锁,其特征性声像图显示
  • 双泡征

  • 解析:十二指肠闭锁典型的超声表现为胃及十二指肠近段明显扩张,胎儿上腹横切时可见典型的"双泡征",位于左侧的为胃,右侧的为十二指肠近段。

  • [单选题]有关嗜铬细胞瘤的描述,正确的是
  • 肿瘤多呈圆形或椭圆形

  • 解析:嗜铬细胞瘤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一般直径在3~5cm左右,内部为均匀的中等或弱回声,可出现囊性变。畀位嗜铬细胞瘤常位于腹主动脉旁、肾门、颈动脉体等交感神经节、嗜铬组织内。

  • [单选题]关于子宫肌瘤的声像图表现,叙述正确的是
  • 肌瘤内部回声多样,多数为低回声,少数为等回声或中强回声

  • 解析:子宫肌瘤周围有正常肌层受压形成的假包膜包绕,而不是真包膜;肌瘤发生玻璃样变性是肌瘤旋涡状结构消失,出现相应的弱回声区;较大的粘膜下肌瘤可压迫或推挤宫腔,使内膜移位或显示不清;带蒂的粘膜下肌瘤尅突入宫颈管内,仔细扫查可见蒂与子宫肌层相连,故本题正确答案B

  • [单选题]符合溃疡型胃癌声像图特征的是
  • 部分可见"火山口"征

  • 解析:A、C为肿块型胃癌的声像图特征,D、E为弥漫浸润型胃癌的特征。

  • [单选题]肝大、形态饱满、实质回声增强、光点细密,血管纹理模糊,后方肝组织回声减低。肝门区门静脉旁可见小片状低回声,形态不规则,无包膜,对其旁门静脉无挤压。最可能的诊断是
  • 非均匀性脂肪肝正常肝残留型

  • 解析:肝实质回声弥漫性增强为脂肪浸润区域,其内出现的局限性片状弱回声区,为轻度脂肪浸润或相对正常肝残留区。好发于胆囊床、门静脉主干周围,无包膜,对周围胆囊、血管等结构无挤压即无肿瘤征象等超声特征有助于诊断。

  • [单选题]为避免混叠,脉冲重复频率至少应该是最高多普勒频移的几倍
  • 2

  • 解析:脉冲重复频率(PRF)是探头在每秒时间发射超声脉冲群的次数,因为在发射超声的间歇期才能收到频移回声信号,所以能测量的最大频移fd与PRF的关系是fd与PRF/2,PRF=2fd,即为了避免混叠,脉冲重复频率至少应该是2倍的最高多普勒频移。

  • [单选题]成年男性,于急性胰腺炎恢复期做超声检查,于胰腺体尾部探及11cm×8cm边界清晰、包膜完整、较薄的囊性病变,最可能的诊断是
  • 胰腺假性囊肿

  • 解析:胰腺假性囊肿继发于胰腺炎症或外伤,位于胰尾部时常较大;潴留性囊肿为真性囊肿,由胰液潴留形成,体积一般不大,位于实质中;左肾囊肿和左肾在各个切面上均相连接;囊腺瘤时,囊壁较厚,可见较厚的强回声间隔带和乳头状实性肿块;腹膜后淋巴瘤为低回声,有继发改变时内部回声可有变化。故A为正确答案。

  • [单选题]常见的肝脏弥漫性病变是
  • 以上都是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消化内科学(副高) 肾内科学(副高) 口腔内科学(副高)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副高) 放射卫生(副高) 妇产科护理(副高) 结核病学主治医师(代码:311) 康复医学主治医师(代码:348)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代码:105) 住院医师规培(全科医学)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