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
题目:当菜单项后有()表示选择该项将出现对话框。
解析:D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在“我的电脑”中选择某磁盘中的文件,再选择“查看”菜单中的“(12)”,可查看该文件建立(或最近修改)的时间和文件大小。
详细信息
解析:解析: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在“我的电脑”中选择某磁盘中的文件,再选择“查看”菜单中的“详细信息”,可查看该文件建立(或最近修改)的时间和文件大小。
[单选题]在一个带宽为3 KHz、没有噪声的信道,传输二进制信号能够达到的极限数据数率为(14)。一个带宽为3 KHz、信噪比为30 dB的信道,能够达到的极限数据传输率为(15)。上述结果表明,(16)。根据奈奎斯特第十定理,为了保证传输质量,达到3 Kb/s的数据传输率需要的带宽为(17)。在一个无限带宽的无噪声信道上,传输二进制信号,当信号的带宽为3 KHz时,能达到的极限数据传输率为(18)Kb/s。
6 Kb/s
[单选题]●在Word中,下列关于拆分表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40)。(40)
只能把表格按插入点为界,拆分成上下两个表格
[单选题]
B. 灵活使用开发工具
C. 很强的协调组织能力
D. 快速获取需求
快速获取需求
解析:解析:原型化方法实际上是一种快速确定需求的策略,对用户的需求进行提取、求精,快速建立最终系统工作原型。原型化方法与结构化方法不同,它不追求也不可能要求对需求的严格定义、较长的开发时间和熟练的开发人员,但是该方法要求完整的生命周期。为了加快模型的建立,它需要加强用户的参与和决策,以求尽快将需求确定下来,采用这样一个(与最终系统相比)相对简化的模型就可以简化项目的管理。原型化方法是一种动态设计过程,衡量原型化人员能力的重要标准是其快速获得需求的能力,至于是否有熟练的程序编制调试能力、很强的协调组织能力以及灵活使用工具的能力,都不是最重要的。
[单选题]
B. 把需排序数据,用其他大容量机器排序
C. 把外存中需排序数据一次性调入内存,排好序后,再输回外存
D. 对外存中大于内存允许空间的需排序的数据,通过多次内外存问的交换实现排序。
对外存中大于内存允许空间的需排序的数据,通过多次内外存问的交换实现排序。
解析:解析:堆是一个完全(除最底层外都是满的)二叉树,并满足如下条件:1、根结点若有子树,则子树一定也是堆。2、根结点一定大于(或小于)子结点。当根结点大于子结点时,称为最大堆,反之称为最小堆。因为要求堆必须是完全二叉树,所以可以用线性的数据结构,比如数组,来实现堆。利用数组实现,则对于长为N的堆中的元素从0到N-1排列,有:i的父结点:Patent(i)=(i+1)/2-1i的左叶子:Left(i)=(i+1)*2-1i的右叶子:Right(i)=(i+1)*2故97,75,34,56,19,26是一个最大堆,而19,34,26,97,56,75是一个虽小堆。堆排序是一种选择排序法,对大量的记录进行堆排序是非常有效的。其时间复杂度为O(nlogn),n为待排序记录。快速排序、堆排序、希尔排序等都是不稳定的排序,而基数排序、归并排序是一种稳定的排序。外排序是指待排序记录数量很大,以致内存不能容纳所有记录,在排序过程中尚需对外存进行访问的排序过程。点一定大于(或小于)子结点。
[单选题]是算法的一种图形化表示。
流程图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算法的表示方法。伪代码是算法的一种表示方式,但不是图形化方法。拓扑结构图常用于表示网络中结点之间的连接方式。数据流图简称为DFD,是SA(结构化分析)方法中用于表示系统逻辑模型的一种工具,它以图形的方式描绘数据在系统中流动和处理的过程。流程图是算法的一种图形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