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不构成犯罪

题目:齐某原是北京某工厂钳工,1969年被下放到农村落户,家庭生活比较困难,齐某便想逃到他国谋生。在其独自偷越国境的时候,齐某被我国边防人员抓获。齐某的行为构成( )。

解析:D【解析】叛逃罪要求犯罪主体必须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齐某是工厂的一名钳工,所以主体上就不符合,故选项A不正确。投敌叛变罪的成立要求行为人有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但是齐某只是想逃到他国谋生而已,主观上没有危害国家安全的意思,客观上也没有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所以不构成投敌叛变罪。选项B也不正确。偷越国(边)境罪属于情节犯,其成立要求“情节严重”,根据有关司法解释,所谓情节严重是指:在境外实施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偷越国(边)境3次以上,拉拢、引诱他人一起偷越国(边)境,因偷越国(边)境被行政处罚后1年内又偷越国(边)境或者其他情节严重的。齐某的行为虽然是偷越国(边)境,但是情节并不严重,所以齐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2007年1~9月份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年增长率最大的省(市、自治区)为( )。
  • 西藏

  • 解析:西藏、四川、贵州、重庆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年增长率分别为48.90%、37.11%、31.53%、29.6%,可知选项A为正确答案。

  • [单选题]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1~15题。
  • 28065

  • 解析:2008年我国全年水资源总量为25567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8.9%,则2007年水资源总量为25567÷(1-8.9%)≈25567÷0.91=28XXX亿立方米,最接近的就是B。

  • [单选题]施某犯贪污罪,被判无期徒刑。服刑12年后,因表现良好而获假释。在假释考验期内的第六年,施某故意致人重伤,被判刑9年。根据刑法规定,对施某应撤销假释,按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理。对施某应适用何种刑罚幅度或刑种?( )
  • 应决定执行无期徒刑

  • 解析:D【解析】《刑法》第86条规定:“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犯新罪,应当撤销假释,依照本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在假释考验期限内,发现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假释,依照本法第七十条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尚未构成新的犯罪的,应当依照法定程序撤销假释,收监执行未执行完毕的刑罚。”根据该规定:(1)原判刑期是无期徒刑的罪犯,被撤销假释的,应当执行无期徒刑;(2)因为在考验期内犯新罪又构成犯罪的,数罪并罚。即以原判刑期“无期徒刑”与新罪故意伤害罪(重伤)之刑“9年有期徒刑’’依法决定执行的刑罚;(3)“无期徒刑”与“9年有期徒刑”合并,适用吸收原则,决定执行无期徒刑。故D项正确。本题答案要点是:无期徒刑罪犯被撤销假释的,还是执行无期徒刑。有其他罪行要数罪并罚的,与无期徒刑依法合并决定执行的刑罚。没有所谓的“先并后减”或“先减后并”的复杂问题。

  • [单选题]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国家结构形式的基本观点是( ).
  • 建立单一制国家

  • 解析:马列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建立政权后,采取何种国家结构形式要考虑无产阶级专政利益,同时要考虑到国内的民族关系,在一般条件下,无产阶级应坚持建立集中统一的国家,即单一制国家。原则上反对建立联邦制国家。

  • [单选题]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与执政党政策的共同点在于( )。
  • 指导思想相同

  • 解析:社会主义法律与执政党政策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它们都产生并服务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2)都体现着广大劳动人民的意志和要求;(3)它们的基本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是一致的;(4)它们所追求的社会目的从根本上说也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律与执政党政策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 [多选题]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下列关于我国国家结构形式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
  • 我国是单一制国家

    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由我国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状况决定的

    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 解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内,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宪法规定,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实现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地方性事务。我国宪法规定,“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选项C所称的民族自治是不准确的,应是区域自治。

  • [单选题]里坊制度曾经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千百年不变的稳定格局。它像巨大躯体中的一个个细胞组织,运转着城市的生命律动。历史的沧桑巨变,不少城市曾经的里坊制度格局_______,人们只有在尘封的古籍中_________其风貌。
  • 荡然无存 想象

  • 解析:由题干中“只有在尘封的古籍中——其风貌”可知,里坊制度格局随着历史的沧桑巨变在现实中已经不存在了。“昙花一现”比喻突然显赫起来的人或流行一时的事物很快消失,侧重强调事物生命力短暂,与句意不符.排除C。“回味”意为在回忆中细细体会、玩味。现代人对里坊制度的了解仅来源于历史古籍,并不存在切身的感受,故用“回味”不妥,排除D。“还原”意为恢复原状,显然,人们在“尘封的古籍中”并不能还原里坊制度格局的风貌。故正确答案为A。

  • 推荐下载科目: 国考公务员 政法干警 公选 事业单位 特岗教师 三支一扶 国家电网 执法资格 事业单位工勤人员 环保局考试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