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当时的宗教思想将太阳看得神圣无比
题目:哥白尼的“日心说”与当时的宗教思想、占统治地位的亚里士多德物理学以及人们的“常识”均相抵触,一开始遭到许多人的反对,直到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之后,才逐步被天文学家们承认。由此不能推出的是:
解析:由“哥白尼的‘日心说’与当时的宗教思想、占统治地位的亚里士多德物理学以及人们的‘常识,均相抵触”,只能推出A、B、D三项,没有任何理由推出当时的宗教思想到底如何。故正确答案应为B项。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有研究表明,生物达灭绝在历史上发生过二十几次,大约每2600万年发生一次,似乎具有______。对于物种大灭绝的发生是否真的如此频繁和有规律,还有争议。但即便是最______得孤寂,也认为至少有5次物种大灭绝是非常明显的。
周期性 保守
解析:这是一道实词辨析题。根据题干,“大约每2600万年发生一次”可以对应“规律性”和“周期性”,因此,可以排除A、C项,再根据“至少有5次物种大灭绝”对应“保守估计”,又可以排除B项,所以选择D选项。
[单选题]下列关于2006年前三季度农民现金人均收入分析中,正确的有几项? ( )
3
解析:125.A【解析】(1)在财产性收入中,上海与北京相差无几; (2)3921.6/1006.9≈4; (3)转移性收入中,上海最多,天津最少,两者相差最多。 所以(1)(2)(3)都正确。
[单选题]在南极洲,尽管气候异常寒冷,但在南极维多利亚地大媒田的煤炭储存量非常大,而且煤的质地特别好。其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最初南极洲与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亚洲等连在一起,后来由于大路分裂并漂移,大量煤也随之漂移过去
[单选题]自战国到中唐,中国的经济重心一直在北方,但随着历史的演进,北方的重心地位逐渐丧失,终于在两宋之际让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经济的重心完成了北方向南方的转移,这一变化改变了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关于“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不正确的说法是( )
两宋之际,中国的经济重心转移到南部沿海
解析: 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在两宋之际让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而不是南方沿海地区。
[单选题]2004—2005年移动各增值业务中,用户增长速度超过50%的业务个数有( )。
2个
解析: 由图可知,CRBT、WAP的增长速度都超过了50%。JAVA的增长速度等于50%,故选B。
[单选题]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如果国家有计划地多生产这类配件,就可以用省下来的外汇,进口我国暂时还不能生产的仪器。
[单选题]二、语句表达(6—10题):从词语运用、语法结构等方面对给出的语句作出判断。请开始答题:
括号里的话如果是注释整个句子的,这种括号叫句外括号;句外括号要放在句末的标点之后
解析:6. D[解析]A项中的歧义在于“手里提着一只黑色皮包”的主语是张原还是“一位老人”;B项中句子有两种解释,即值得商榷的对象是“李煜等人认为杜甫有浓厚的门第等级观念的观点”,还是“杜甫有浓厚的门第等级观念的观点”;C项中的句意可以理解为两个短训班都开设了这两门课程,也可以理解为数学班开设了农用数学,物理班开设了农业机电课程,可以在“开设”前加上“分别”二字,使句意清楚。故选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