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按照刑法规定,在战时,对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没有现实危险,宣告缓刑的犯罪军人,允许其戴罪立功,确有立功表现时,可以( )。
正确答案 :D
撤销原判刑罚,不以犯罪论处
解析:解析:《刑法》第349条规定:“在战时,对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没有现实危险,宣告缓刑的犯罪军人,允许其戴罪立功,确有立功表现时,可以撤销原判刑罚,不以犯罪论处。”
[单选题]《暂行新刑律》颁布于( )。
正确答案 :A
北洋政府时期
解析:解析: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成立后,对清末的《大清新刑律》进行删订,是为《暂行新刑律》。
[单选题]下列属于法律事件的法律事实有( )。
正确答案 :A
人的死亡
解析:解析:法律事件与法律行为均属于法律事实,其主要区别在于是否以权利主体的意志为转移,法律事件是不以权利主体意志为转移的法律事实。
[单选题]宪法的适用是指( )贯彻落实宪法的活动。
正确答案 :C
司法机关
解析:解析:考查要点是宪法实施。宪法的适用通常指国家司法机关在司法活动中贯彻落实宪法的活动。因此,C项是正确的;A项、B项、D项是错误的。
[单选题]邮政工作人员私拆他人邮件并窃取其中财物的行为,按照( )定罪。
正确答案 :A
盗窃罪
解析:解析:邮政工作人员为了窃取财物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私拆他人信件并非法占有其中财物的行为,符合《刑法》第253条第2款的规定,应该按照《刑法》第264条盗窃罪定罪处罚。
[单选题]某甲欲置某乙于死地,一日见其躺在床上,于是对其连砍数刀后逃逸,后经查明,某乙已于前日夜间突发心脏病死亡。某甲的行为属于( )。
正确答案 :A
故意杀人未遂
解析:解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查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及刑法上的认识错误的题目。首先,排除C,因为某甲欲剥夺某乙的生命,而不是侵犯其健康权;其次,排除D,因为本案属于行为人对犯罪对象认识的错误,某乙已经死亡,但某甲却认为其在睡觉,实施了故意杀人的行为,不影响犯罪的成立;最后,排除B,尽管某乙死亡,但并非某甲的犯罪行为所致,即某甲的犯罪行为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因此,成立故意杀人未遂。
[单选题]下列表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 )。
正确答案 :A
村民委员会主任甲利用职务之便侵吞救济款物,构成贪污罪
解析:解析: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解释,村民委员会等村一级基层组织人员协助人民政府从事下列行政管理工作,属于刑法第93条第2款规定的“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1)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的管理;(2)社会捐助公益事业款物的管理;(3)国有土地的经营和管理;(4)土地征用补偿费用的管理;(5)代征、代缴税款;(6)有关计划生育、户籍、征兵工作;(7)协助人民政府从事的其他行政管理工作。村民委员会等一级村基层组织人员从事前款规定的公务,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挪用公款、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构成犯罪的,分别适用刑法有关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的规定。故选项A表述正确。选项B中乙是受国有公司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视为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仍成为贪污罪的主体。受贿行为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利用职务之便,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二是利用职务之便,索取他人财物。此时不以为他人谋取利益为必要条件,故选项C中丙构成受贿罪。选项D中丁采用暴力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执行公务,并致使该工作人员重伤,属于牵连犯,应择一重罪处断,即按故意伤害罪处罚。
[单选题]“首恶者必办,胁从者不问,立功者受奖”的刑事立法方针,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的刑事立法原则,该立法原则是在( )时期提出的。
正确答案 :D
解放战争时期
解析:解析:考查要点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刑事立法原则。解放战争时期,刑事立法原则获得了重大发展。当时明确规定了“首恶者必办,胁从者不问,立功者受奖”的方针。这一方针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新民主主义刑事立法原则。所以,D项是正确答案。
[单选题]应当先履行合同债务的当事人不得行使不安抗辩权的情形是: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 )。
正确答案 :B
丧失商业信誉
解析:解析: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1)经营状况严重恶化;(2)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3)丧失商业信誉;(4)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因此,A、C、D是错误的,只有B是正确答案。
[单选题]下列有关法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判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C
不同类型的法人,民事行为能力范围不同
解析:解析: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在发生和消灭的时间上具有一致性,但是并非一申请宣告破产即终止,而是在依法被宣告破产时才终止,B、D项错误。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与民事权利能力的范围具有一致性,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受民事权利能力的限制,由于不同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范围不一致,那么其民事行为能力范围也不一致,故A项错误,C项正确。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