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患儿,男,12岁。口渴、多饮、乏力1个月,近2天发热、咳嗽。空腹血17mmol/L,血酮体阴性,尿糖(+++),pH7.28,BE-8mmol/L。诊断为糖尿病,目前患儿主要的治疗方法是
正确答案 :D
胰岛素治疗
解析:糖尿病治疗:积极处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纠正代谢紊乱,采用胰岛素替代、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相结合的治疗方案。防止糖尿病引起的血管损害,使患儿获得正常生长发育,保证其正常的生活活动。【该题针对“实践能力-儿童糖尿病护理措施”知识点进行考核】
[单选题]急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好发年龄是
正确答案 :B
2~8岁
解析:多为10岁以下儿童,两性无差异。多在冬、春季节发病
[单选题]下列不符合正常10个月小儿发育情况的是
正确答案 :E
能推车走几步
解析:10个月:乳牙数为4~6颗;身高:68.7~78.6cm;体重:7.7~11.5kg;头围:43.0~48.6cm
[单选题]护理肺结核患者时医务人员应佩戴
正确答案 :B
医用防护口罩
[单选题]流行性腮腺炎,腮腺肿大持续时间一般为
正确答案 :D
5天
解析:流行性腮腺炎,腮腺肿大2~3天达高峰,持续5天后逐渐消退。
[单选题]奖励护士的优质服务行为使其更加提高服务质量,依据的理论是
正确答案 :B
双因素理论
[多选题]关于小儿牙齿的发育正确的叙述是 ( )
正确答案 :BCDE
2岁内乳牙数为“月龄减4~6”
乳牙约在2.5岁时出齐
6岁左右长出第1磨牙
恒牙长齐有32颗
解析:出牙数可概括为一个公式:月龄-4(或6);6岁左右开始出第一颗恒牙,7~8岁开始,乳牙按萌出先后顺序逐个脱落,代之以恒牙;2岁半~3岁左右:乳牙出齐,上下各10颗,左右对称,共20颗。乳牙20颗,恒牙32颗
[单选题]川畸病皮肤粘膜病损的特点是 ( )
正确答案 :E
口腔及咽部粘膜弥漫性充血发红
解析:口腔及咽部的改变,包括唇发红及干裂、杨梅舌及口腔粘膜弥漫性发红
[单选题]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发生喉痉挛表现描述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D
呼气时喉鸣
解析:喉痉挛主要见于2岁以下的小儿。表现为喉部肌肉、声门突发痉挛,出现呼吸困难,吸气时喉鸣。严重者可发生窒息而死亡。
[单选题]3岁患儿,气促、发绀2年余,活动时喜蹲踞,诊断为法洛四联症。现患儿哭闹后突然出现呼吸困难,随即昏厥、抽搐。患儿昏厥最可能的原因是( )
正确答案 :D
缺氧发作
解析:法洛四联症患儿,常于吃奶、哭闹、情绪激动、贫血、感染时,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引起突然昏厥、抽搐,甚至死亡
[单选题]高渗性脱水的临床特点错误的是 ( )
正确答案 :E
血压明显下降
解析:有极度口渴,伴乏力、尿少、尿比重高。唇干舌燥、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常有烦躁。缺水量为体重的4%~6%。血清钠>150mmol/L
[多选题]造成糖尿病患儿低血糖的常见原因是
正确答案 :BD
胰岛素注射过量
胰岛素注射后饮食过少
解析:胰岛素治疗引起的低血糖 (1)胰岛素剂量过大或病情好转时未及时减少胰岛素剂量,注射混合胰岛素时,长,短效胰岛素剂量的比例不当,长效胰岛素比例过大,易出现夜间低血糖. (2)注射胰岛素的部位对胰岛素的吸收不好,使吸收的胰岛素时多时少,吸收多时可产生低血糖. (3)注射胰岛素后没有按时进餐,或因食欲不好未能摄入正常的饮食量. (4)临时性体力活动量过大,没有事先减少胰岛素剂量或增加饮食量. (5)脆性糖尿病及病情不稳定者,易出现低血糖. (6)肾功能不全者,使用中,长效胰岛素时.
[单选题]对怀疑有TSH和TRH分泌不足的患儿,给TRH刺激试验,若TSH不出现反应,应考虑病变部位为
正确答案 :A
垂体
解析:甲状腺的主要功能是合成甲状腺素(T3)和2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为碘和酪氨酸。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释放受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和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控制,而血清T4则可通过负反馈作用降低垂体对TRH的反应性,减少TSH的分泌。所以TSH无反应说明病变部位在垂体。
[单选题]急性传染病患儿的常见护理问题有 ( )
正确答案 :C
潜在并发症,有继发感染的危险
解析:传染病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有:?体温过高—与感染,频繁抽搐,体温调节中枢受损有关。???营养失调—与摄入不足,消耗增多有关。?皮肤完整性受损—与病原体,毒素引起血管受损有关。?腹泻—与肠内病原体感染,肠蠕动功能失调有关。?急性意识障碍—与脑组织受损有关。?织灌注量改变—与内毒素致微循障碍有关。?潜在并发症—呼吸衰竭。??低效型呼吸形态—与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呼吸肌痉挛有关。?
[单选题]头围和胸围相等时的年龄是
正确答案 :A
1岁
解析:1岁时头围和胸围相等
[单选题]由微生物及其毒素、代谢产物微循环障碍引起
正确答案 :C
感染性休克
解析:感染性休克亦称脓毒性休克,是指由微生物及其毒素等产物所引起的脓毒病综合征伴休克。感染灶中的微生物及其毒素、胞壁产物等侵入血循环,激活宿主的各种细胞和体液系统,产生细胞因子和内源性介质,作用于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影响其灌注,导致组织细胞缺血缺氧、代谢紊乱、功能障碍,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