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潜在并发症:窒息
题目:患者,女性,26岁,妊娠5个月。支气管扩张5年。今晨突然鲜血从口鼻涌出,随即烦躁不安,极度呼吸困难,唇指发绀,大汗淋漓,双手乱抓,两眼上翻。应首先考虑的合作性问题是
解析:根据题干描述,患者咯血后出现烦躁不安,极度呼吸困难,唇指发绀,大汗淋漓,双手乱抓,两眼上翻。这是血块堵塞气道引起的窒息症状,故首先考虑的潜在并发症是窒息。故答案为C。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患者男,近3个月来排便次数增多,每天3~4次,黏液脓血便,有里急后重感,首选的检查方法是
直肠指检
解析:题干中患者排便次数增加,出现黏液血便,里急后重感是直肠癌的典型临床表现,应高度怀疑直肠癌的可能,故应首先进行直肠指检,这是诊断直肠癌最直接的检查,故选C,如直肠指检可触及硬块、溃疡或指套沾有脓血,应进一步进行内镜检查,内镜检查是进一步明确诊断的方法,而非首先进行的检查,故不选D。X线钡剂灌肠是诊断结肠癌的重要检查方法,但对直肠癌诊断价值不大,不选B。腹部 B超是为了进一步了解直肠癌的浸润深度及淋巴转移情况,故不选A。癌胚抗原( CEA)测定对大肠癌的诊断有一定价值,但特异性不高,不应作为首选,不选E。
[单选题]某护士在临床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正在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其任务是铺无菌盘及戴消毒手套。戴无菌手套时,错误的一项是
戴上手套的手持手套的内面取出手套
解析:戴上手套后的手是无菌的,而手套内面是要接触手的,相对有菌,故戴上手套的手应手持手套反面以保持无菌(D错)(D为本题正确答案)。“洗手,剪指甲,戴口罩”是戴手套前的常规准备(A对)。戴手套前应先核对,然后正确戴好两只手手套,双手交叉置于胸前,以免污染(BCE对)。
[单选题]患者,男性,64岁,鼻咽癌,放射治疗。观察发现,患者照射野局部皮肤充血、水肿,有水疱形成。判断该患者的皮肤反应是
二度
解析:放疗皮肤反应分3度。一度反应:红斑、有烧灼和刺痒感,继续照射由鲜红渐变为暗红色,以后有脱屑,称为干反应;二度反应:高度充血、水肿,水疱形成,有渗出液、糜烂,称为湿反应;三度反应:溃疡形成或坏死,侵犯到真皮造成放射性损伤,难以愈合。本患者局部充血、水肿、水疱,为皮肤反应二度。
[单选题]患儿,3岁,呼吸衰竭。患儿在使用呼吸机过程中,突然出现烦躁不安,护士检查发现患儿浅表静脉充盈,球结膜充血,皮肤潮红,大汗淋漓。该护士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
检查有无气道阻塞
解析:呼吸衰竭患儿在使用呼吸机中突然烦躁,浅静脉充盈,球结膜充血,皮肤潮红,大汗淋漓,患儿出现了二氧化碳潴留,故护士首先应检查气道是否通畅。故答案为C。
[单选题]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孕妇在妊娠期易发生心衰的时间是
孕32~34周
解析:1.妊娠时血液总量增加约30~40%,至妊娠32~34周达最高峰,此时心脏负担亦最重2.分娩期心脏负担的增加更为明显:每次宫缩约有300-500ml血液自宫壁进入中心循环。第二产程除宫缩外,腹肌与骨骼肌亦收缩,加上产时用力迸气,肺循环压力\腹压加大,心脏负担此时最重。第三产程胎盘循环停止。易引起心衰;另一方面,由于腹内压骤减,大量血液都郁滞于内脏血管床,回心血严重减少,造成周围循环衰竭。3.产后1~3天内,组织内潴留的水分进入血循环,致体循环血量有再度短暂的增加,心脏负荷又有所加重。由于上述原因,心脏病孕妇在妊娠32周时、分娩期及产后3天内心脏负荷最重,易发生心力衰竭。
[单选题]28岁产妇,行会阴侧切术娩出一活婴,重4kg。产后第9天出现会阴部肿胀,左侧切口部分裂开,有压痛和脓性分泌物,下列处理措施错误的是
1:5000高锰酸钾液坐浴
解析:根据题干,产妇产后第9天出现会阴部肿胀,左侧切口部分裂开,有压痛和脓性分泌物,可判断为切口感染。切口感染时遵循医嘱服用抗菌素,用红外线照射进行局部理疗,但须注意避免烫伤。便后1:5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切口,或50%硫酸镁湿敷切口,有消炎去肿的功效,要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卫生,勤换内衣和卫生垫,避免感染加重。切口有脓性分泌物不宜采用高锰酸钾液坐浴。故答案为C。
[单选题]患儿,男,3个月。母乳喂养,腹泻2个月,大便3~6次/日,稀或糊状,无脓血。食欲好,面部湿疹,体重5.6kg。考虑该患儿是
生理性腹泻
解析:根据题干考虑该患儿是生理性腹泻。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其外观虚胖,常有湿疹,每天大便次数多,甚至十几次,每次大便量不一定很多,其中含少量水分,一般没有特殊腥臭味。生理性腹泻的婴儿除大便次数增多外,多无其他症状,食欲好,无呕吐,生长发育不受影响,添加辅食后,大便即逐渐转为正常。故答案为C。
[单选题]关于蜕膜的概念,正确的是
孕卵着床后,子宫内膜发生蜕膜变化
解析:底蜕膜是与囊胚极滋养层接触的蜕膜,将来构成胎盘的母体部分。包蜕膜是覆盖在囊胚上面的蜕膜。真蜕膜是除底蜕膜、包蜕膜以外覆盖在子宫腔表面的蜕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