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核心蛋白P24
题目:HIV感染早期检测的抗原为
解析:HIV抗原检测指的就是检测HIV的核心蛋白P24。P24出现于感染的早期,此时感染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当P24抗体出现时,P24与其结合形成免疫。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下列抗原抗体结合的分子间作用力最强的是
疏水作用力
解析:①静电引力:又称库伦引力,是因抗原、抗体带有相反电荷的氨基与羧基基团间相互吸引的能力,这种吸引力的大小和两个电荷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两个电荷距离越近,静电引力越大。②范德华引力:这是原子与原子、分子与分子相互接近时分子极化作用发生的一种吸引力,是抗原、抗体两个大分子外层轨道上电子相互作用时,两者电子云中的偶极摆动而产生的引力。这种引力的能量小于静电引力。③氢键结合力:是供氢体上的氢原子与受氢体上氢原子间的引力。其结合力较强于范德华引力。④疏水作用力:水溶液中两个疏水基团相互接触,由于对水分子的排斥而趋向聚集的力。当抗原表位和抗体超变区靠近时,相互间正负极性消失,周围亲水层也立即失去,从而排斥两者间的水分子,使抗原抗体进一步吸引和结合。疏水作用力是这些结合力中最强的,因而对维系抗原抗体结合作用最大。
[单选题]钩端螺旋体感染第1周应采集哪种标本观察螺旋体
血液
解析:于发病1周内的钩体血症期,在抗生素治疗前以无菌操作抽取静脉血,即刻接种进行培养或动物实验,此时的阳性检出率较高。患者于发病1周左右开始出现IgM特异性抗体,随后是IgG,于病程1个月左右其效价达高峰,抗体可持续数月至数年。常于发病初期和恢复期采取双份血液,测定血清抗体滴度的消长;或采集单份血样测定IgM抗体,有助于早期诊断。尿液发病第2周起患者尿中逐渐出现钩体,第3周达高峰。由于肾脏中钩体不受血液中特异性抗体的影响,故患者持续从尿液中排菌可达数周之久。留取标本前需碱化尿液。发病1周内患者出现脑膜炎症状,在抗生素治疗前于无菌条件下做腰穿,收集脑脊液。当疑有钩体病的患者或动物死亡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其肝脏或肾脏组织。
[单选题]中性粒细胞增多最常见的原因是
急性感染或炎症
解析:中性粒细胞增高可见于急性感染或炎症、组织坏死或损伤、急性失血、中毒及急性溶血等,其中急性感染或炎症是最常见的原因。
[单选题]下列指标中与巨幼细胞性贫血无关的是
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解析:巨幼细胞性贫血时可出现中性粒细胞核右移而不是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单选题]血小板黏附率减低见于
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解析:血小板黏附率减低见于血管性血友病、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肝硬化、尿毒症、骨髓增生性疾病、血小板抑制剂的使用等。血小板黏附率增高见于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糖尿病、肾小球肾炎、妊娠高血压症等。巨大血小板综合征GPIb缺乏,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形态正常,聚集功能正常,血小板黏附功能减低。CPIb与GPIX形成复合物,是vWF的受体,参与血小板黏附反应,缺乏或减少时黏附功能减低。
[单选题]卵磷脂小体减少常见于
前列腺炎
解析:卵磷脂小体:为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等,多大于血小板,小于红细胞,折光性强。正常前列腺液涂片中数量较多,分布均匀。前列腺炎时分布不均,数量减少或消失。
[单选题]胞内异常不可能出现于红细胞的是
Russel小体
解析:红细胞胞内容物的异常主要有Cabot环、Howell-Jolly小体、嗜碱性点彩、变性珠蛋白小体。浆细胞可见Russel小体。
[单选题]诊断为糖尿病时血糖浓度需达到的水平为
随机取样血糖浓度>11.1mmol/L
解析: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糖尿病症状加随意静脉血糖浓度≥11.1mmol/L。
[单选题]对重症肌无力的论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抗AcR抗体的主要作用是在补体参与下损伤骨骼肌细胞
解析:抗AcR抗体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形成免疫复合物损伤骨骼肌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