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气街是经气
正确答案 :B
聚集通行的共同道路
解析: 气街是经气聚集运行的共同通路。《灵枢•卫气》记载:“请言气街:胸气有街,腹气有街,头气有街,胫气有街。”《灵枢•动输》又指出:“四街者,气之径路也。”说明了头、胸、腹、胫部有经脉之气聚集循行的通路。
《灵枢•卫气》对气街有较详细记载:“故气在头者,止之于脑。气在胸者,止之膺与背腧。气在腹者,止之背腧,与冲脉于脐左右之动脉者。气在胫者,止之于气街,与承山踝上以F。”由此可见,气街具有横向为主、上下分部、紧邻脏腑、前后相连的特点,横贯脏腑经络,纵分头、胸、腹、胫是其核心内容。气街理论义从另一角度阐述了经气运行的规律,为临床配穴提供了理论依据。
[单选题]既能够治疗蛔虫、蛲虫证,又善疗小儿疳疾的药物是
正确答案 :A
使君子
解析:使君子
功效:杀虫消积。
主治病证:
蛔虫病,蛲虫病。
小儿疳疾。既能驱虫,又能健脾消疳。
用法用量:小儿每岁1~1.5粒,一日总量不超过20粒,空腹服用,每日1次,连用3天。
使用注意:
本品大量服用可致呃逆、眩晕、呕吐、腹泻等反应,故不宜超量服。
若与热茶同服,亦可引起呃逆、腹泻,故服药时忌饮茶。
[单选题]下列内容,不属腹部触诊的是
正确答案 :C
移动性浊音
解析:移动性浊音为叩诊。
[单选题]按腧穴诊病,膻中诊断的是
正确答案 :B
心
[单选题]侧伏坐位适宜取哪个部位的腧穴
正确答案 :D
适宜于取头部一侧、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
解析:侧伏坐位 适宜于取头部的一侧、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
[单选题]下列各项关于痔疮辨证配穴,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B
肛周肿痛加次髎、承山
解析:痔疮
【病因病机】
本病多与久坐久立、负重远行、饮食不节、妊娠多产、泻痢日久、长期便秘等有关,以上因素均可导致湿热下注,使肛部筋脉横懈,而发为痔疮。病久可致脾气下陷。从经脉循行看,督脉过肛门,足太阳的经别入于肛中,所以本病主要与膀胱经、督脉有关。
【辨证】
主症 肛门部出现小肉状突出物,无症状或仅有异物感,也可伴有肛门处疼痛、肿胀和大便时出血。
兼见痔疮伴有疼痛、肿胀,为湿热下注;病久伴有脱肛、乏力,为脾虚下陷。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清热利湿,化瘀止血。以足太阳经及督脉穴为主。
主穴 次髂 长强 承山 二白
配穴 湿热下注加中极、阴陵泉;脾虚下陷加脾俞、百会;便秘加支沟、大肠俞。
操作 诸穴均针用泻法,脾虚气陷者宜用补法,可灸。
2.其他治疗
三棱针法 在第7胸椎两侧至腰骶部范围内寻找痔点,其状为红色丘疹,一个或数个不等,出现的部位亦不一致。每次选一个痔点,用粗针挑刺,并挤出血珠或黏液,7天左右1次。
[单选题]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兼见头晕、注意力不集中,宜配
正确答案 :E
四神聪、悬钟
解析:【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补益气血,调理气机。以相应背俞穴为主。
主穴 百会 关元 肝俞 脾俞 肾俞 膻中 足三里
配穴 脾气不足加太白、三阴交;失眠加神门、照海;健忘加印堂、水沟;肝气郁结加太冲、内关。
操作 背俞穴用补法,膻中、百会用平补平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
2.其他治疗
拔罐法 选足太阳经背部第1、第2侧线,用火罐行走罐法或闪罐法,以背部潮红为度。
[单选题]叶天士认为,风温的发生是因为
正确答案 :C
春月受风,其气已温
[单选题]阴寒痼结的"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治用
正确答案 :D
乌头赤石脂丸
解析:"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是心窝部疼痛牵引到背,背部疼痛又牵引到心窝,形成心背互相牵引的疼痛症状,此为阴寒痼结的心痛。乌头赤石脂丸温阳散寒,峻逐阴邪,方中乌、附、椒、姜一派大辛大热之品,协同配伍,逐寒止痛之力极强,并用赤石脂温涩调中,收敛阳气。如此,则阴邪可散,攻冲可平,心痛可止。
[单选题]用发酵制成的药是
正确答案 :D
神曲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