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CD

急性尿路感染 胆道感染症状 肠道感染症状

题目:大肠埃希菌感染后可表现为

解析:大肠埃希菌是人类和动物肠道内的正常菌群,污染下尿道是引起急性肾盂肾炎的重要原因,常由O4、O6、O75等血清型引起;阑尾穿孔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等均可引起腹腔脓肿;胆道感染常发生于胆道结石、胆石梗阻者;该菌还是革兰阴性杆菌肺炎的病原体之一,大多发生于医院内感染。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真核生物的核小体主要有五种组蛋白组成,其中在进化中变异最大的是
  • H1

  • 解析:真核生物的核小体由DNA和组蛋白共同构成。组蛋白分子共有五种,分别称为H1,H2A,H2B,H3和H4,在进化过程中,H4极为保守;H1最不保守,进化变异最大。

  • [多选题]厌氧菌包括
  • 破伤风杆菌

    肉毒杆菌

  • 解析:破伤风杆菌、肉毒杆菌为专性厌氧菌,需在厌氧环境中培养。

  • [单选题]关于检验效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两总体均数确有差别时,按1-β水准发现这种差别的能力


  • [单选题]无包膜的病毒是:
  • 腺病毒


  • [单选题]Hfr菌与F-菌进行接合时,转移的基因主要是:
  • 染色体基因

  • 解析:带有F质粒的细菌称为F+菌。当F+菌与F-菌杂交时,F质粒可转移到F-菌中。F质粒进入受体菌后,能单独存在和自行复制,但有小部分可插入到受体菌染色体中,与染色体一起复制。整合后的细菌能高效地转移染色体上的基因,该菌被称为高频重组菌(highfrequencyrecombinant,Hfr)。当Hfr菌与F-菌杂交时,F质粒起发动转移作用,能通过性菌毛,高效率地转移供体菌不同长度的染色体片段给受体菌,之后进行基因重组。因F质粒位于染色体末端,最后进入F-菌,因此,F-菌获得F质粒的机会是很少的。Hfr菌中F质粒也可从染色体上脱落,并可能带有整合位点邻近的染色体基因,这种F质粒称F′质粒,带F′质粒的细菌称为F′菌。F′菌与F-菌杂交后,可使F-菌获得F质粒和供体菌的基因。这种通过F′质粒的转移过程称为性导。附加体是既可自主复制又可与细菌染色体整合并一起复制的一种质粒。

  • [单选题]提取DNA的方法有多种,在用酚,氯仿法中最后可用于沉淀DNA的常用试剂是
  • 无水乙醇

  • 解析:用酚/氯仿法提取DNA时,抽提后,移出含DNA的水相,做透析或沉淀处理,DNA不溶于乙醇,常用二倍体积的无水乙醇沉淀DNA。

  • [单选题]沉淀反应使用的是可溶性Ag,其沉淀环在Ag和Ab两液面交界处形成,结果判定时间一般为
  • 3~7分钟

  • 解析:环状沉淀试验:将抗原溶液叠加在细小玻璃管中抗体溶液上面,3~7分钟在两液交界的界面间形成白色沉淀环为阳性。

  • [单选题]将双链cDNA和载体连接,然后转化扩增,即可获得
  • cDNA文库


  • 推荐下载科目: 神经外科(正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化学技术(正高) 肿瘤放射治疗学(副高) 临床药学(副高) 口腔内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54) 健康教育主治医师(代码:365) 口腔医学技术(士)(代码:103) 住院医师规培(中医) 医学临床三基(护士) 超声医学科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