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E

《黄帝内经》

题目:最早的一部中医典籍

解析:本组题考查重点是对主要的医学、本草典籍的掌握。最早的一部中医典籍是《黄帝内经》,它也是中医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分《素问》《灵枢》两部分。明·吴又可撰写的《温疫论》是中医史上第一部论温疫的专著,它在温病的病因、病机和证治方面突破了《伤寒论》的原有框架,创立了辨治温病的新理论。《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时期,简称《本经》《本草经》《神农本草》,是最早的本草学专著,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历史影响,为我国医药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重修政和本草》,全书共30卷,载药1746种,为现存最早的完整的古本草合刊本。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多选题]牛黄上清胶囊可用于
  • 热毒内盛

    风火上攻所致的头痛眩晕

    目赤耳鸣

    咽喉肿痛、口舌肿痛、口舌生疮

    牙龈肿痛、大便燥结

  • 解析:ABCDE本题考查内科常用中成药牛黄上清胶囊的主治。牛黄上清胶囊主治热毒内盛、风火上攻所致的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咽喉肿痛、口舌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燥结。

  • [单选题]可用K-K反应鉴别的是
  • α-去氧糖

  • 解析:本题考查K-K鉴别反应。α-去氧糖可用K-K反应鉴别。

  • [多选题]龙胆泻肝丸(颗粒、口服液)的配伍意义( )。
  • 苦寒清利

    泻利兼补

    共奏疏肝利胆

    清热除湿

  • 解析:本题考查要点是"清热泻火解毒剂--龙胆泻肝丸(颗粒、口服液)的配伍意义"。龙胆泻肝丸(颗粒、口服液)的全方配伍,苦寒清利,泻利兼补,共奏疏肝利胆、清热除湿之功,故善治肝胆湿热所致的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耳肿疼痛、胁痛口苦、尿赤涩痛、湿热带下。也可用于肝火上炎所致的病证。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

  • [单选题]“寒因寒用”的治疗法则是
  • 假寒证用寒凉药

  • 解析:E寒因寒用是以寒治寒,即用寒性药物治疗具有假寒症状的病证。适用于里热盛极,阳盛格阴,反见寒象的真热假寒证。

  • [单选题]导致面色发黄的病证是
  • 虚证

  • 解析:A面色淡黄无光泽是脾胃气虚,气血不足所致。面色黄如橘皮,眼发黄为湿热证。面色黄而消瘦者,多见于胃病虚热;黄而色淡者属胃病虚寒。

  • [多选题]活血化瘀药的主要药理作用是
  • 改善血液流变学

    抗血栓

    改善微循环

    改善血流动力学

  • 解析:本题考查活血化瘀药的主要药理作用。活血化瘀药能疏通血脉、祛除瘀血,主治血瘀证。研究表明其代表性药理作用是改善血液流变学、抗血栓、改善微循环与血流动力学,个别药物还具有镇痛、抗炎、影响子宫平滑肌等作用。

  • [多选题]与津液输布和排泄相关的脏腑功能有
  • 肺的宣发

    肺的肃降

    肾的气化

    脾的运化

    脾的“散精”

  • 解析:ABCDE本题考查的知识是津液的代谢。津液输布和排泄主要涉及肺的宣发和肃降、脾的运化和散精、肝的疏泄调达、肾的蒸腾气化和三焦的水道通利等脏腑功能。

  • [单选题]患者口淡乏味常提示
  • 脾虚不运

  • 解析:口苦,多见于热证,特别是常见于肝胆实热的病变;口甜而腻,多属脾胃湿热;口中泛酸,多为肝胃蕴热;口中酸馊,多为食积内停;口淡乏味,常见于脾虚不运。故此题应选D。

  • 推荐下载科目: 内分泌(正高) 妇产科护理(正高) 中药学(正高) 老年医学(副高) 职业病学(副高) 泌尿外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21) 疾病控制学主治医师(代码:361)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 住院医师规培(预防医学科) 临床专业知识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