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CD

分布没有正经规则 与脏腑不直接络属 相互间无表里关系

题目:"奇经"异于"正经"之处是

解析:奇经八脉的概念和作用特点有: 1、其分布和走向不像十二经脉那样规则。 2、与奇恒之腑和部分脏腑有一定的联系,但同五脏六腑无直接络属关系。 3、奇经八脉之间无表里相配之关系。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多选题]除去热原的方法有
  • 吸附法

    超滤法

    反渗透法

    离子交换法

    凝胶滤过法

  • 解析:去除热原的方法(1)高温法:耐热器具洁净干燥后于250℃加热30分钟以上可破坏热原。(2)酸碱法:玻璃容器可采用重铬酸钾硫酸清洁液或稀氢氧化钠溶液处理破坏热原。(3)吸附法:活性炭具有较强的吸附热原作用,同时兼有助滤、脱色作用。应选用针用规格活性炭,常用量为0.1%~0.5%。此外,活性炭与白陶土合用也可除去热原。(4)离子交换法:热原分子上含有负电荷的磷酸根与羧酸根,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可吸附除去溶剂中的热原。(5)凝胶滤过法:利用热原与药物分子量的差异将两者分开。溶液通过凝胶柱时,分子量较小的成分渗入到凝胶颗粒内部而被阻滞,分子量较大的成分则沿凝胶颗粒间隙随溶剂流出。(6)超滤法:在常温条件下,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热原能被超滤膜截留除去。(7)反渗透法:选用三醋酸纤维素膜或聚酰胺膜进行反渗透可除去热原。答案选ABCDE

  • [单选题]开胃药服药时间是
  • 夹食服

  • 解析:蒙医有口服、外敷、外涂、洗、泡、漱、熏、吸、喷、灌肠、腔内滴等用药方法。其中口服最为多用,是蒙医传统用药的主要途径。蒙医传统用药的“服药十则”是:治疗寒证及驱虫药,早晨空腹服;补养或下清“赫依”(通便、通经)药,食前服;上行“赫依”(理气)药,食间服;司命“赫依”(镇静)药,食药交替服;平喘、祛痰或催吐药,不定期服;止逆药,与食混服;止噎或开胃药,夹食服(饭前饭后各一半);治“巴达干”病或毒剧麻药及催眠药,睡前服。故此题应选E。

  • [单选题]用大孔吸附树脂分离中药成分时,水洗脱得到( )。
  • 解析:本组题考查要点是"大孔吸附树脂洗脱液的选择"。根据吸附作用的强弱可选择不同的洗脱液或不同浓度的同一溶剂对各类成分进行粗分。其一般方法如下:①用适量水洗,洗下单糖、鞣质、低聚糖、多糖等极性物质,用薄层色谱检识,防止极性大的皂苷被洗下。②70%乙醇洗,洗脱液中主要为皂苷,但也含有酚性物质、糖类及少量黄酮,实验证明30%乙醇不会洗下大量的黄酮类化合物。③3%~5%碱溶液洗脱,可洗下黄酮、有机酸、酚性物质和氨基酸。④10%酸溶液洗脱,可洗下生物碱、氨基酸。⑤丙酮洗,可洗下中性亲脂性成分。

  • [多选题]红霉素、士的宁、利福平不宜联用的中成药是
  • 七厘散

    麻仁丸

    牛黄解毒丸

  • 解析:含鞣质较多的中药或中成药,不可与四环素类抗生素及红霉素、利福平、灰黄霉素、制霉菌素、林可霉素、克林霉素、新霉素、氨苄西林等同时服用,因同服后可生成鞣酸盐沉淀物,不易被吸收,从而降低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与疗效。故中成药牛黄解毒片(丸)、麻仁丸、七厘散等不宜与口服的红霉素、士的宁、利福平等同用,因为鞣质具有吸附作用,使这些西药透过生物膜的吸收量减少。故此题应选ABC。

  • [单选题]生脉饮(胶囊)的配伍意义( )。
  • 全方配伍,补中兼清敛,共奏益气复脉、养阴生津之功,故善治气阴两虚所致的心悸气短、脉微自汗

  • 解析:本题考查要点是"补气养阴剂--生脉饮(胶囊)的配伍意义"。生脉饮(胶囊)的方义简释:方中红参甘补性温,善补气复脉、生津止渴、安神益智,故为君药。麦冬甘微苦微寒,既善清养肺胃之阴而生津止渴,又清心除烦,与红参合用,气阴双补,可促使气旺、津生、脉复,故为臣药。五味子酸收甘补而温,善滋阴益气、生津止汗、安神,故为佐药。全方配伍,补中兼清敛,共奏益气复脉、养阴生津之功,故善治气阴两虚所致的心悸气短、脉微自汗。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 [多选题]黄苔的主病有
  • 里证

    热证

    阳虚水湿不化证

  • 解析:黄苔通常情况下主里证、热证,但舌淡胖苔黄滑润,为阳虚水湿不化。阴虚内热舌象多为舌红少苔。

  • [单选题]有关中蜜的叙述错误的是
  • 色泽无明显变化

  • 解析:本题考点是炼蜜的目的、要求。中蜜(又称炼蜜),炼制温度达116~118℃,含水量在14%~16%,相对密度为1.37左右,炼制时表面翻腾“鱼眼泡”(黄色均匀而有光泽的气泡)。手指捻有黏性,但两指分开之间无长白丝出现。适用于黏性中等的药粉制丸,为大部分蜜丸所采用。所以选择D。

  • 推荐下载科目: 全科医学(副高)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代码:207) 微生物检验技术(师)(代码:212) 住院医师规培(口腔全科) 住院医师规培(医学影像) 住院医师规培(中医骨伤科) 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 初级护师 放射医学(士) 临床营养(中级)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