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宋刑统》

题目: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法典是( )。

解析:解析:由于在宋朝和唐朝之间有一个混乱的五代十国,所以宋朝继承的法律名称没有沿用唐律,而是沿用了后周的“刑统”名称,结果就有了特殊的《宋刑统》。后来,由大理寺刊版印刷发行全国,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法典。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多选题]下列关于《中华民国民法》的表述,正确的有( )。
  • 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颁行的民法典

    它是分编草拟、分期公布的

    它在婚姻家庭制度方面保留了较多的传统色彩

  • 解析:解析: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中华民国民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颁行的民法,它采取的是民商合一的编制体例,故B项错误。它的五编《民法通则》、《债》、《物》、《集成》、《亲书》是分别草拟,先后公布的,在确定婚姻家庭关系时,依然是男尊女卑,保留了大量的传统色彩。因此答案是A、C、D。

  • [单选题]《法律答问》是一部( )。
  • 官方法律解释

  • 解析:解析:《法律答问》主要是对秦律的某些条文、术语与立法意图以问答的形式进行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

  • [单选题]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即1954年宪法的起草机构是( )。
  • 宪法起草委员会

  • 解析:解析: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即1954年《宪法》是由宪法起草委员会起草的。

  • [单选题]卫某与同村的仇某发生互殴,双方均致轻微伤。卫某对本市法医机构作出的轻微伤鉴定不满,遂暗中将自己身上的原创伤口扩长,导致伤势力口重,并另行委托鉴定,结论为轻伤.后卫某以故意伤害罪向法院告发仇某,仇某被羁押39天后,司法机关查清了事实真相。卫某的行为构成( )。
  • 诬告陷害罪

  • 解析:解析:卫某的行为是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仇某受到刑事追究,且造成仇某被无辜羁押39天,情节严重,其行为构成了诬告陷害罪。报复陷害罪的犯罪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伪证罪的犯罪主体是刑事诉讼中的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员,卫某并不符合上述两面罪的主体。卫某将自己身上的原创伤口扩长,导致伤势加重,是自残自伤行为,不构成故意伤害罪。

  • [单选题]人民检察院内部的领导关系是( )。
  • 检察长统一领导检察院工作

  • 解析:解析:人民检察院内部的领导关系是:检察长统一领导检察院的工作。为了保证集体领导,在各级人民检察院设立检察委员会,在检察长主持下,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讨论决定重大案件和其他重要问题。如果检察长在重大问题上不同意多数人的决定,可以报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

  • [单选题]韩某在向张某催要赌债无果的情况下,纠集好友把张某挟持至韩家,并给张家打电话,声称如果再不还钱,就砍掉张某一只手。韩某的作为( )。
  • 构成非法拘禁罪

  • 解析:解析:《刑法》第238条第l、2、3款规定: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

  • [多选题]抗税罪的行为方式有______。
  • 暴力

    威胁

  • 解析:解析:我国刑法第202条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拒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拒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据此,抗税罪的行为方式只包括暴力和威胁两种。

  • [单选题]甲离开自己的住所下落不明已满6年。根据法律规定,其配偶( )。
  • 既可以申请宣告甲失踪,也可以申请宣告甲死亡

  • 解析:解析:甲离开自己的住所下落不明已满6年,符合宣告失踪的“离开自己的住所下落不明的状况超过2年的期限”条件;也符合宣告死亡的“公民离开自己的住所或者最后居住地下落不明的事实状态超过4年的法定期限”条件;配偶是申请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利害关系人,且在申请宣告死亡利害关系人中处于第一顺序,不受其它利害关系人影响。

  • [单选题]配有律疏的法律有( )。
  • 《永徽律》

  • 解析:解析:唐高宗时期,以《贞观律》为蓝本,稍加修改,制定出《永徽律》12篇,500条。鉴于当时中央和地方审判中对法律条文理解不一,每年科举考试也缺乏统一标准的情况,高宗又下令对《永徽律》逐条逐句的进行统一而详细的解释,阐明《永徽律》的原则、制度的源流演变和立法意图,并设问答,解决法律适用中的疑难问题。这些内容称为“律疏”,附于律文之下,经皇帝批准,于永徽四年颁行天下,律文与律疏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而《大中刑律统类》、《贞观律》、《唐六典》都没有律疏。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高中 初中 成考 考研 法律硕士 考博 教育硕士 在职硕士 成考(高升专/本) 自考专业课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