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选题]法人民事行为能力的特点有( )。
  • 正确答案 :ABD
  • 法人民事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具有发生和消灭上的一致性

    不同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范围不一致

    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由它的机关或工作人员来实现

  • 解析:解析:本题考核法人民事行为能力的特点。由于法人是一定的组织体,其民事行为能力必须借助其机关或成员的行为方可实现。

  • [单选题]下列权利受到侵害,权利人不能主张精神损害赔偿的是( )。
  • 正确答案 :B
  • 名称权

  • 解析:解析:考查要点是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我国现行法规定的赔偿范围是物质赔偿和精神赔偿。物质赔偿主要是对财产造成损害的赔偿,而精神损害赔偿主要是对精神痛苦的抚慰,因此,各国立法对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都作出了明确规定。根据我国立法和司法解释,精神损害赔偿主要适用于自然人人格权(注意:不是法人人格权)受到的损害,当然也包括特殊物品如有纪念意义的物品受到损害的情形。可见,当事人是不能任意主张精神损害赔偿的,要受到法律规定的限制。综上分析,姓名权、肖像权和隐私权作为公民享有的人格权,在受到不法侵害时,权利人可以主张精神损害赔偿。因此,A项、C项和D项与题意不符,应予排除。法人作为一种社会组织,不具有精神损害赔偿的属性,所以,法人的人格权受到损害不能要求精神损害赔偿,因此,B项是正确答案。

  • [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可以成为伪证罪的主体的是( )。
  • 正确答案 :ABC
  • 证人

    鉴定人

    翻译人

  • 解析:解析:本题的考点是伪证罪的犯罪主体。根据我国《刑法》第305条的规定,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所以,伪造罪的主体包括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和记录人,而不包括辩护人。关于本罪的另一个考点,是伪证罪只限于发生在“刑事诉讼过程中”。

  • [多选题]根据刑法规定,单位可以构成( )。
  • 正确答案 :BCD
  • 偷税罪

    洗钱罪

    盗窃罪

  • 解析:解析:只有抗税罪的主体不能是单位。

  • [单选题]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部法典是( )。
  • 正确答案 :A
  • 大清律例

  • 解析:解析:《大清律例》是在清朝第一部成文法典《大清律集解附例》的基础上,经过近一百年的多次修订而成的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部封建法典。《大清律例》是中国传统封建法典的集大成者,汉唐以来确立的封建法律的基本精神、主要制度在《大清律例》中都得到充分体现;《大清律例》的制定充分考虑了清朝的政治实践和政治特色,在一些具体制度上对前代法律有所发展和变化。因此本题应选A。

  • [单选题]传统宪法分类的缺陷在于
  • 正确答案 :C
  • 没有注重宪法的阶级本质


  • [单选题]某甲同( )共同故意实施盗窃行为构成共同犯罪。
  • 正确答案 :A
  • 已满16周岁的某乙


  • [单选题]相对法律关系适用于( )。
  • 正确答案 :B
  • 债权关系

  • 解析:解析:考查要点是相对法律关系的适用。根据民事法律关系的义务主体的范围,民事法律关系可以分为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绝对法律关系,是指在权利人之外,一切不特定人均为义务人的民事法律关系。在这类法律关系中,权利人行使和实现其权利并不需要义务人的协助,义务人所承担的义务一般表现为消极不作为义务,即不实施任何妨碍权利人行使和实现其权利的行为.物权关系、人身权关系、知识产权关系和继承权关系都属于绝对法律关系。可见,A项、C项和D项与题意不符,均应排除。相对法律关系,是指与权利人相对应的义务人具体、特定的民事法律关系。在这类法律关系中,权利人实现其权利必须有具体的义务人协助,并且义务人只是特定的一人或数人,其所承担的义务—般是实施某种积极的行为。债权关系属于典型的相对法律关系。因此,B项是正确答案;

  • [单选题]对于一般主犯,( )。
  • 正确答案 :A
  • 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 解析:解析:参见《刑法》第26条第4款的规定。关于主犯问题,考生还应当特别注意的是主犯的分类。我国刑法中的主犯分为以下三类:(1)在犯罪集团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是首要分子的一种:(2)在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是首要分子的一种;(3)在其他犯罪集团或一般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刑法》对于上述三类主犯的处罚原则是不同的:对第一类主犯,即对组织、领导(起策划、指挥作用)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依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对其他主犯,应当依照其所参与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 [单选题]唐高宗时期的立法活动,主要是制定了( )。
  • 正确答案 :B
  • 《永徽律疏》

  • 解析:解析: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高宗命长孙无忌等人撰写律令,同年完成12篇500条的《永徽律》。永徽三年(公元652年),长孙无忌等人又历时一年,完成“律文”的疏议工作,作了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并将疏议附于律后,于永徽四年(公元 653年)颁行全国,称为《永徽律疏》。选项A不正确,唐高祖武德年间,以《开皇律》为基础,增加53条新格,制成《武德律》。选项C不正确,唐玄宗开元年间,经过十余年的时间,反复修订而成《唐六典》。《唐六典》修订的原则是“以官统典”,实行“官领其属,事归于职”的方法,将内容分为治职、教职、礼职、政职、刑职和事职六部分,共30卷。内容涉及唐代三省六部,以及各寺监等封建国家机关的设置、奖惩、俸禄、休致、执掌等规定。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为系统的行政法典,对后世封建王朝行政法典的制定产生了重大影响。选项D不正确,唐玄宗开元年间,玄宗下令修订《永徽律疏》,删除不合时宜的条款与称谓,修订后颁行天下,称为《开元律疏》。

  • 查看原题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初中 自考公共课 考研 公共管理硕士 法律硕士 考博 教育硕士 在职硕士 成考(高升专/本) 自考专业课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