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题目:患者,男,24岁。4年前出现上腹痛,每逢春秋季发作,为上腹烧灼样痛,饥饿时易诱发,进食后可缓解,有午夜痛,伴有反酸。间断服用奥美拉唑,症状可缓解。未经规范诊治。近1周上述症状再次发作,性质同前,无黑便。既往体健。查体:T36.4℃,营养良好,巩膜无黄染,心肺无异常。腹软,剑突下轻压痛。肝脾未触及,肠鸣音正常。
解析:1.患者为年轻男性,主要表现为上腹痛,根据疼痛的慢性、周期性和节律性特点,以及服用PPI后症状可缓解,最可能的诊断应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病史较长,且为年轻患者,疼痛的规律性未改变,最不可能的诊断是“胃癌”。
4.该患者为H.pylori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治疗重点为根除H.pylori和抗酸,C、D、E方案在过去也为根除H.pylori方案,但最新的指南推荐PPI+铋剂+2种抗生素为根除H.pylori的方案,A方案在根除H.Pylori的同时,可有效地治疗溃疡,因此为最佳方案。F方案单用一种抗生素不能有效地抗H.pylori,还可导致细菌耐药,对溃疡的治疗作用也有限,因此为后果严重错误选项。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引起"行痹"的主要邪气是( )
风邪
[多选题]男性,50岁。中上腹饱胀不适3月。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报告为胃窦粘膜慢性炎症伴中度肠化生。该患者的预后判断,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 )
萎缩性胃炎可发展为胃癌
萎缩性胃炎不可能转变为浅表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无论粘膜萎缩程度如何均应根治Hp
慢性胃窦胃炎可发生糜烂
解析:根据病理结果,考虑萎缩性胃炎伴肠化。故选:ABCD。
[多选题]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机制包括
胃排空延迟
食管黏膜防御功能减弱
食管酸清除功能减弱
食管下端括约肌不适当松弛
解析:(一)LES和LES压LES是指食管末端约3-4cm长的环形肌束。正常人休息时LES压为10-30mmHg,为一高压带,防止胃内容物反流食管。LES部位的结构首先破坏时可使LES压下降,如贲门失驰缓症手术后易并发反流性食管炎。(二)一过性LES松弛(TLESR)正常情况下当吞咽时,LES即松弛,事物得以进入胃内。(三)反流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扩张并刺激食管引起继发性蠕动,容量清除减少了食管内酸性物质的容量,剩余的酸由咽下的唾液中和。(四)食管粘膜防御在胃食管反流病中,仅有48%-79%的患者发生食管炎症,另一部分患者虽有反流症状,却没有明显的食管粘膜损害,提示食管粘膜对反流物品有防御作用,这种防御作用称之为食管粘膜组织抵抗力。故ABCD正确。
[单选题]内伤咳嗽治宜( )
扶正补虚,祛邪止咳
[多选题]正常人胃食管反流的特点为
进餐时反流较多
反流总时间小于1小时/24小时
进餐后反流较多
解析:正常人在吃刺激胃酸分泌较多的食物后或进餐后偶尔亦可有反酸,反流总时间小于1小时/24小时,属生理性现象,不会造成损害。
[单选题]痈在湿热火毒证中的主要证候不包括( )
患处皮肉间突然肿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