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促进胰岛素释放

题目:磺酰脲类降血糖的机制是( )

解析:磺酰脲类药物的降糖机制是:(1)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2)降低血清糖原水平;(3)增加胰岛素与靶组织的结合能力。所以,磺酰脲类药物对正常人及胰岛功能尚存的患者有效,对1型糖尿病及切除胰腺的动物无作用。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当眼视近物时,使光线聚焦于视网膜上,主要通过调节( )
  • 晶状体的凸度

  • 解析:当眼视近物时,眼的主要调节有:晶状体变凸,双眼汇聚,瞳孔缩小,其中最主要的是晶状体变凸。

  • [单选题]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
  • 细胞

  • 解析: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细胞。

  • [单选题]胸膜腔( )
  • 是密闭的潜在性腔隙

  • 解析:胸膜的脏壁两层在肺根处相互转折移行所形成的一个密闭的潜在的腔隙,左右各一,互不相通,腔内有少量浆液,可减少呼吸时的摩擦,腔内为负压,有利于肺的扩张。

  • [单选题]诊断恶性肿瘤的主要病理学依据是( )。
  • 病理性核分裂

  • 解析:良性肿瘤核分裂少见,不会出现病理性核分裂;恶性肿瘤核分裂多见,并可见病理性核分裂。

  • [单选题]最能反映组织性缺氧的血氧指标是( )
  • 静脉血氧含量增加

  • 解析:组织性缺氧时的血氧变化特点:动脉血氧分压,氧饱和度,氧容量,氧含量均正常。因为组织不能利用氧,因此静脉血氧含量增高,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小于正常。

  • [单选题]膈的裂孔( )。
  • 主动脉裂孔内有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

  • 解析:膈有三个裂孔,主动脉裂孔位于第12胸椎体前方,有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食管裂孔位于主动脉裂孔左前方,约在第10胸椎水平,有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腔静脉孔位于食管裂孔右前方,第8胸椎水平,有下腔静脉通过。

  • [单选题]以下有关抗肿瘤药物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 肿瘤细胞对抗肿瘤药物产生耐药性是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这种耐药性是获得性的,即在治疗一段时间后再产生的

  • 解析:肿瘤细胞对抗肿瘤药物产生耐药性是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有些肿瘤细胞对某些抗肿瘤药物具有天然耐药性,即对药物开始就不敏感。亦有治疗一段时间才产生不不敏感现象,称之为获得性耐药性。由此可以看出,选项C的表达不是很准确。

  • [多选题]下列有关物质代谢描述正确的是( )。
  • 物质代谢包括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两方面,并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物质代谢中绝大部分化学反应是在细胞内由酶催化而进行

    物质代谢伴随多种形式的能量转换


  • [单选题]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的切面为( )。
  • 矢状面

  • 解析:矢状面是指前后方向,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的剖面。

  • 推荐下载科目: 中医耳鼻咽喉科(正高) 急救护理(正高) 眼科学(副高) 整形外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24)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79) 输血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90) 口腔执业医师 中医师承及确有专长考核 住院医师规培(中医骨伤科) 住院医师规培(中医儿科)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