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伪造证据,妨害民事诉讼行为,不构成犯罪
题目:甲伪造了一份乙向甲借款24万元的借据,并仿冒乙的签名,用私刻的乙的印章在借据上盖章,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乙偿还借款24万元,并向法院提供了该伪造的借据及其复印件,法院据此判决乙向甲偿还“借款”24万元。乙不服,提起申诉,最终查明上述借据及附件均系甲伪造,乙根本没有向甲借款。甲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 )
解析: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关于通过伪造证据骗取法院民事裁判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伪造证据骗取法院民事裁判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所侵害的主要是人民法院正常的审判活动,可以由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作出处理,不宜以诈骗罪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如果行为人伪造证据时,实施了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的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照《刑法》第280条第2款的规定,以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罪追究刑事责任;如果行为人有指使他人作伪证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照《刑法》第307条第1款的规定,以妨害作证罪追究刑事责任。因此,甲的行为是伪造证据, 妨害民事诉讼行为,不构成犯罪。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下列有关清末变法修律和司法体制变革的表述哪_项是错误的?( )
在司法机关改革方面,清末将大理寺改为大理院,作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改刑部为法部,掌管全国检察和司法行政事务,实行审检分立
解析:A、B、D均正确表达了清末变法修律和司法体制变革的内容,C项错在清末在司法机关的改革方面,改刑部为法部,掌管全国司法行政事务;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实行审检合署。
[单选题]下列情况中,具备适用假释条件的是( )。
王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执行中确有悔改 ()
解析:刑法对假释的对象规定了限制条件,即累犯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王虽然犯抢劫罪,但判刑不到10年,具备假释的条件。
[多选题]法律责任的免除不同于( ).
不负责任
无责任
减轻责任
证成
解析:法律责任的免除是指应当承担法律责任,但由于符合法律规定的或者当事人自行决定的免责条件,而不再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况。它不同于不负责任、无责任,也不同于证成。
[单选题]3,2,12,40,144,( )
512
解析:第一项×2+第二项×3=第三项,3×2+2×3=12,2×2+12×3=40,12×2+40×3=144,40×2+144×3=(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