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E
心肌梗死
题目:血小板聚集能力增高见于哪种疾病
解析:PAgT增高反映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常见于高凝状态和(或)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心肌梗死为血栓性疾病,血小板聚集能力增强。急性白血病和MDS骨髓异常造血,血小板数量减少,功能差,肝硬化患者脾功能亢进,导致血小板数量减少,均可以使血小板聚集能力减低。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血浆置换和淋巴血浆置换的适应证
恶性肿瘤的过继免疫治疗
解析:治疗性血浆置换的目的是去除患者血浆中存在的病理成分,常应用于中毒性疾病、高黏滞综合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肺出血-肾炎综合征、重症肌无力、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母婴血型不合的妊娠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疾病。过继免疫治疗不是血浆置换的适应证。
[单选题]卖血属于
生理需要
[单选题]有关CWD原则错误的是
出现罕见等位基因组合应进行区分
[单选题]冰冻甘油的红细胞的解冻温度为
37~40℃
[单选题]患者女性,45岁,3个月前因乳腺癌行根治术,术中输血400ml,近一周出现全身多处斑疹,丘疹,检查: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阳性,HIV抗体阴性,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是
大剂量青霉素
解析:本题考察考生由输血传播的梅毒潜伏期为4周~4.5个月,平均9~10周,受血者受血后不经第一期,直接进入第二期,通常表现为典型的二期梅毒疹。根据题干,较易判断该患者是输血引起的梅毒螺旋体感染,大剂量青霉素治疗有效。
[单选题]关于全血概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保存期内的全血均可为受血者提供各种血液成分
解析:全血是指血液的全部成分,包括血细胞及血浆中各种成分。它具有运输,调节,免疫,防御及凝血止血功能,并能维持细胞内外平衡和起缓冲作用。通常血液成分变化随着保存期延长而变化。如全血在4℃,保存1天后丧失了粒细胞和血小板功能;第Ⅷ因子在全血中保存1天后活性下降50%,此后在同一水平维持较长时间。第V因子保存3~5天活性也损失50%。
[单选题]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中间90%的面积所对应的横轴尺度u的范围是
-1.64到+1.64
解析:本题考点为正态分布的对称性和面积分布规律。正态分布曲线下中间90%的面积对应的横轴尺度是在μ±1.64a范围内,本题为标准正态分布,总体均数等于零,所以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中间90%的面积对应的横轴尺度是在-1.64到+1.64范围内。
[单选题]下列哪种病原体不会通过输血传染
戊型肝炎病毒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戊型病毒性肝炎经过粪-口途径传播,不属于输血相关性传染病。
[单选题]血浆因子Ⅷ亚基抗原测定采用
免疫火箭电泳法
解析:免疫火箭电泳法:在含有FⅦ亚基和β亚基抗血清的琼脂凝胶板中,加入受检血浆(抗原),在电场作用下,出现抗原一抗体反应形成的火箭样沉淀峰,此峰的高度与受检血浆中FⅫ亚基的浓度成正比。根据沉淀峰的高度,从标准曲线中计算出FⅦα;Ag和FⅦβ:Ag相当于正常人的百分率。参考值:FⅦα:Ag(100.4±12.9)%,F瑚β:Ag(98.8±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