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3块

题目:为了及时培养出脓肿中的可能存在的病原菌,应该将标本至少接种几块血平板上,于不同环境下培养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HIV感染需要首先与细胞膜上的哪种特异受体分子相结合
  • CD4

  • 解析:HIV感染首先需要HIV的包膜糖蛋白 gp120与易感细胞表面的CD4分子结合,然后再与辅助受体结合,包膜糖蛋白产生分子构象改变,暴露 gp41融合肽,介导病毒包膜与细胞膜的融合。

  • [单选题]下列哪种细胞又被称为“绒毛型细胞”
  • B淋巴细胞

  • 解析:在透射电镜扫描下,B淋巴细胞圆形较大,表面有很多微绒毛样突起,也称为绒毛细胞。

  • [单选题]支原体感染首选
  • 红霉素


  • [单选题]关于卡他莫拉菌的描述错误的是
  • 是院内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 解析:卡他莫拉菌是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

  • [单选题]MPV变化的临床意义不正确的是
  • 反应性血小板增多时MPV减低

  • 解析: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可用于鉴别血小板减低的原因:MPV增高,见于外周血血小板破坏过多所致血小板减少;MPV减低,见于骨髓病变所致血小板减低。也可用于评估骨髓造血功能恢复情况:局部炎症时,骨髓造血未抑制,MPV正常;败血症时,骨髓造血受抑制,MPV减低;白血病缓解时MPV增高;骨髓造血衰竭时,MPV和血小板计数持续减低。因此选项C说法错误,反应性血小板增多时MPV应增高。

  • [单选题]关于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球蛋白较容易被滤过

  • 解析:当机体的循环血液流经肾小球时,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的屏障作用,血液中的细胞成分及大部分血浆蛋白无法通过,而其余成分几乎全部被滤入肾小囊腔内,形成肾小球滤过液,称为原尿。滤过膜的通透性主要取决于被滤过物质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及其所带的电荷物质。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膜只允许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5万的小分子物质自由滤过,1.5万~7万的物质可部分通过,而相对分子质量大于7万的物质(如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几乎不能通过;带正电荷的物质较易被滤过,而带负电荷的物质则较难通过滤过膜。因此本题的答案是D。

  • [单选题]关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外周血出现异型淋巴细胞的时间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 第4~5病日开始出现,第7~10病日达高峰


  • [单选题]急性白血病时,白血病细胞中的原始粒细胞和早幼粒细胞呈阳性反应,原始单核细胞和幼稚单核细胞呈阴性反应,此化学染色为
  • 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

  • 解析: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是粒系特异性酯酶染色,主要用于辅助鉴别急性白血病的细胞类型。粒细胞呈阳性反应,单核细胞绝大多数呈阴性反应是该酯酶染色的特点。

  • [单选题]破伤风杆菌血平板37℃培养48h
  • 扁平、灰白、半透明、边缘不整齐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急诊医学(副高) 肿瘤外科学(副高) 中医眼科学(副高) 肿瘤内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41) 放射医学主治医师(代码:344)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 住院医师规培(神经外科) 住院医师规培(儿外科) 公共基础知识 护理学专业知识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