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北齐律
题目:中国历史上首次采用十二篇编纂体例的封建法典是( )。
解析:解析:北齐在武成帝河清三年(公元564年),由封述等人在总结十余年的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北齐律》,使之成为当时具有最高水准的封建法典。《北齐律》体例12篇949条。其篇目为名例、禁卫、婚户、擅兴、违制、诈伪、斗讼、贼盗、捕断、毁损、厩牧、杂律。它是我国历史上首次采用十二篇编纂体例的封建法典。魏明帝太和三年(公元229年)的《曹魏律》为18篇;晋武帝泰始三年(公元267年)的《晋律》为20篇;隋文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的《开皇律》以《北齐律》为基础,虽调整了篇目内容,但沿袭了《北齐律》十二篇的体例。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享有不受法律追究的权利是指在______。
全国人大各种会议上的发言
全国人大各种会议上的表决
解析:解析:宪法第75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种会议上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
[单选题]法学上,一般认为,划分部门法的主要依据是( )。
法律调整的对象与方法
解析:解析:划分部门的主要依据是法律调整的对象和方法
[多选题]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的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合同诈骗罪。下列哪种行为不符合上述规定的条件,构成合同诈骗罪:( )。
某甲在签订合同后,携带对方当事人给付的5000元定金逃匿
李某未经孙某同意,即以孙某的名义签订合同
某乙为了取得对方当事人的同意,要求自己在审计事务所工作的同学为自己出具一份假的产权证明担保
解析:解析:“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可以构成合同诈骗罪,但不要混淆为“借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两者在法律上的性质是不同的。注意本罪与诈骗罪的界限。从本质上看,合同诈骗罪也是一种具体的诈骗犯罪,其与诈骗罪的区别就在于其发生在特定的活动中,采用特定的手段,即利用签订,履行合同的方式进行诈骗。
[单选题]下列选项所列情形不属于自首的是( )。
胡某在盗窃银行时被当场抓获。在审问中,胡某又主动交代曾盗窃作案5起,累计财物价值2万元的犯罪事实
解析:解析:自首是指犯罪分子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C项中蔡某的行为完全符合这一定义,构成自首。犯罪分子罪行尚未被司法机关发觉,仅因形迹可疑,被有关组织或者司法机关盘问、教育后,主动交代自己罪行的,也是自首,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翻供的,不能认定为自首,但在一审判决前又能如实供述的,应当认定为自首,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要想成立自首,其所供述的必须是司法机关已经掌握的罪行之外的其他种罪行,所以B项中胡某的主动交代不构成自首。
[多选题]6清末“礼法之争”的焦点主要包括( )。
无夫奸
子孙违反教令
正当防卫
解析:解析:所谓礼法之争,是指在清末变法修律过程中,以张之洞、劳乃宣为代表的“礼教派”与以修订法律大臣沈家本为代表的“法理派”围绕《大清新刑律》等新式法典的修订而产生的理论争执。BCD三项的内容都是礼法之争的焦点内容。
[单选题]民事责任以( )为主要内容。
财产补偿
解析:解析:民事责任主要为财产性责任,以财产补偿为主要的责任方式。
[单选题]甲因男友乙不忠而生恨意,决定杀乙。某日,甲把乙引到家中,将一瓶安眠药(50片)掺入咖啡让乙喝下。乙在甲的床上昏睡,甲离家到附近一座山上打算自杀。甲在山上犹豫、徘徊了一昼夜,心生悔意,急忙回家,发现乙已经被人送往医院抢救,未死。甲大喜过望。对甲,( )。
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解析:解析:甲犯故意杀人罪,属结果犯,由于被害人没有死亡,因此,是故意杀人未遂。根据《刑法》第23条第2款,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本题首先应当注意认真审题,其次应当掌握对未遂犯的处罚原则。复习时,考生应注意总结归纳。选项D是对于没有造成损害的中止犯的处罚原则,选项B是对预备犯的处罚原则。那么,对于造成损害的中止犯的处罚原则是什么?如果不能准确回答,请考生多加注意,这些都是考试的重点,具体答案可参见《刑法》第24条第2款的规定。
[单选题]以强制的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构成( )。
非法拘禁罪
[多选题]资政院的总裁与剐总裁必须具备的身份是( )。
王公大臣
三品以上大员
解析: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