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BD
无效合同 假借订立合同之机恶意进行磋商 保密义务
题目:下面可能存在缔约过失责任的情形的是( )。
解析:解析:售后服务是在合同达成后形成的义务,该义务在性质上属于后契约义务,违反后契约义务,应当按照违约责任处理。商业秘密可以在缔约之际因当事人接触而获得,也可能在合同达成后获得,如果合同没有达成而泄露商业秘密的,按照缔约过失责任处理;如果合同有效成立,按照违约责任处理或者其他责任方式处理。无效合同表明合同没有达成,因过错造成另一方损失的,自然按照缔约过失责任处理。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公民甲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货物交给商人乙出售,二人约定了报酬支付方式。之后,丙将货物从乙处买走。根据上述情况,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甲、乙之间签订的合同属于效力待定合同
解析:解析:甲、乙之间签订的合同在性质上属于行纪合同,而不是委托合同。行纪合同和委托合同的区别包括:委托合同可以有偿,也可以无偿,但行纪合同必须有偿;委托合同中的委托人属于委托合同当事人,直接承受委托合同的法律后果,但行纪合同中,虽然行纪人和委托人都属于合同当事人,但委托人并不承受行纪人和第三人之间交易导致的法律后果,等等。故排除A项。公民甲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货物委托商人乙出售,这属于无权处分行为,因无权处分行为属于效力待定行为,这决定了甲、乙之间签订的行纪合同为效力待定合同。故选B项。基于无权处分行为,决定了乙、丙之间签订的买卖合同的效力为待定状态,而不是无效合同。故排除C项。丙应当依据善意取得制度取得标的物的所有权。故排除D项。
[单选题]某甲的出生或者死亡在法理学上属于( )。
法律事件
解析:解析:按照是否与当事人的意志有关,法律事实可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法律事件是指与当事人意志无关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形成、变更或消灭的事实。法律行为又称有法律意义的行为,从法律关系的角度看,它指的是与当事人意志有关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作为和不作为。本题中某甲的出生和死亡与当事人的意志无关,且能够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符合法律事件的概念,故某甲的出生和死亡属于法律事件,不属于法律行为。而C项中的事实行为则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规定客观上能引起法律后果的行为。D项中的意志行为是指自觉确立目的的行为,即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行为。对照题目可得出结论,只有A项为正确答案。
[单选题]在法的概念问题上,古典自然法学派的主要观点是( )。
法是人类理性和本性的体现
[多选题]下列情形中,行为人被追究了刑事责任的有( )。
甲被判犯盗窃罪,处5年有期徒刑
乙被判犯侵犯通信自由罪,责令赔礼道歉
丙被判犯重婚罪,免予刑事处罚
丁被判犯诈骗罪,责令具结悔过
解析:解析:广义上的刑事责任包括了选项中的四种情形,有期徒刑、责令赔礼道歉、免予刑事责任、责令具结悔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