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该病与暴露存在联系
题目: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组有暴露史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则可认为( )。
解析:队列研究(又译为定群研究、群组研究)就是研究病因的一种流行病学方法。研究对象是加入研究时未患所研究疾病的一群人,根据是否暴露于所研究的病因(或保护因子)或暴露程度而划分为不同组别,然后在一定期间内随访观察不同组别的该病(或多种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如果暴露组(或大剂量组)的率显著高于未暴露组(或小剂量组)的率,则可认为这种暴露与疾病存在联系,并在符合一些条件时有可能是因果联系。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关于菌群失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内分泌紊乱也会引起菌群失调症
[单选题]Ⅲ类环境的空气消毒
甲醛消毒
[单选题]易引起高血氨症的受血者是( )。
接近肝性脑病患者
解析:正常人血液中的氨以胺盐形式存在,含量极少,约0.04~0.10mg/dL,血液在4℃储存到21天时,血氨含量可增加到0.9mg/dL,当患者肝功能不全或接近肝性脑病的肝功能衰竭患者,快速、大量输血易引起高血氨症。其他选项患者虽然均患肝脏疾病,但不伴有肝功能衰竭应排除。
[单选题]较大复杂的择期手术需术前贮存较多的自身血液可采用( )。
蛙跳式采血
[单选题]细菌污染反应是( )。
中性粒细胞增高
解析:此题是根据外周血白细胞分类的变化来判断输血反应的类型。如果是细菌污染反应,中性粒细胞肯定要增高;如果是过敏反应,嗜酸粒细胞应增高;如果是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应该是供者淋巴细胞植活。
[单选题]下列叙述哪项错误( )。
瓣膜移植术后血小板聚集能力减低
解析:血小板聚集是指血小板之间互相黏附,也是血小板的一种重要的止血功能。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见于高凝状态和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人工心脏和瓣膜移植术后。血小板聚集功能减低见于获得性及遗传性血小板功能减低。
[单选题]一个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第一次输血宜选用( )。
少白细胞的红细胞
[单选题]在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中,对管理职责的要求是哪项
以上全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