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增高

题目:类白血病反应可出现

解析: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成熟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常出现中毒性颗粒和空泡。碱性磷酸酶积分明显增高。骨髓象除了有粒细胞增生和左移现象外,没有白血病细胞的形态异常。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大致正常。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关于液流系统的鞘液,下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 鞘液是用来与样本作对比的

  • 解析:鞘液是辅助样本作正常检测的基质液,其主要作用是包裹在样本流周围,使样本保持处于喷嘴中心位置,保证检测精确,同时又防止样本流细胞靠近喷孔而形成堵寨。

  • [单选题]HIV的env基因编码
  • 包膜蛋白gp120和gp41

  • 解析:env基因主要编码Env蛋白及其他蛋白,Env蛋白在宿主的蛋白酶的作用下形成gp120和gp41并被转运、集结于细胞膜。

  • [单选题]急性白血病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重要区别是
  • 骨髓原始及幼稚细胞多少

  • 解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组获得性的造血功能严重紊乱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多数病历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有少数增生正常或减低,伴明显病态造血。与急性白血病的重要区别是骨髓原始及幼稚细胞多少,急性白血病骨髓原始及幼稚细胞明显多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单选题]关于醋酸AS-D萘酚酯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幼红细胞呈阳性反应,且随细胞的成熟,阳性程度增强

  • 解析: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中,幼红细胞呈阳性反应,且随细胞的成熟,其阳性程度逐渐减弱而不是增强。

  • [单选题]下列哪种细菌在培养时能产生“汹涌发酵”现象
  • 产气荚膜梭菌

  • 解析:产气荚膜梭菌能分解多种糖类,产酸产气。在牛乳培养基中培养18~24小时,该菌分解乳糖产酸,使牛奶中酪蛋白凝固,同时产生大量气体,冲散凝固的酪蛋白,并将封固液面的凡士林层顶开,甚至冲掉试管口的棉塞,气势汹涌,称“汹涌发酵”现象。

  • [单选题]出现下列哪种变化是中性粒细胞的毒性变化
  • Dohle小体

  • 解析:除答案D外其他答案均为遗传性疾病时的改变。

  • [单选题]小儿麻痹症的病原体是
  • 脊髓灰质炎病毒

  • 解析:脊髓灰质炎病毒侵犯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所致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多见于儿童。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受损而导致肌肉迟缓性麻痹,故又称为小儿麻痹症。

  • [单选题]以下能引起人类感染的表皮癣菌属是
  • 絮状表皮癣菌

  • 解析:表皮癣菌属目前只有一个种,即絮状表皮癣菌,能引起人类感染。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心血管内科(正高) 神经外科(正高) 妇女保健(正高) 骨外科学(副高) 针灸学(副高) 营养与食品卫生(副高) 中医外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25) 营养学中级职称(代码:382) 住院医师规培(精神科) 执业兽医(兽医全科类)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