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显著窦性心动过缓

题目:患者女性,56岁,有高血压、冠心病史10余年。

解析:2.由于P′波未下传导致长RR间距,容易误诊为显著窦性心动过缓,应注意鉴别。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以下为运动试验的绝对禁忌证,但不包括
  • 室性期前收缩


  • [单选题]关于房室传导阻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心电图上呈现3:1房室传导一定是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 解析:心电图显示3:1房室传导大多数是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也可能是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即文氏周期最后一个P波虽未下传心室,但对房室交界区产生新的不应期(隐匿性传导),可使随后应下传的P波遇到不应期,而出现连续2次心室漏搏现象(3:1传导)。

  • [多选题]关于心电图检查的注意事项,错误的是
  • 尽量使用交流电滤波或肌电滤波

    导电膏应涂在电极板上

    女性乳房下垂者心前导联电极应安置在乳房上

    可将左右下肢电极放置于同一侧下肢描记心电图

  • 解析:心电图检查前应清洁皮肤及剃除过多的毛发。导电膏应涂抹于电极板放置部位的皮肤处。乳房下垂者应将电极放置在乳房下的胸壁上。不要将左右下肢电极置于同一侧下肢。无论哪一种心电图机,应尽量不使用交流电滤波或肌电滤波,以避免心电图波形记录失真。

  • [多选题]关于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表述,正确的是
  • Ⅱ、Ⅲ、aVF导联QRS波群常呈正向大R波

    胸导联QRS波群呈左束支阻滞图形

    aVL导联QRS波群多呈QS波

    主要发生机制为延迟后除极所致的触发活动

  • 解析:右心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心室晚电位常为阴性。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中医皮肤与性病学(正高) 放射医学技术(正高) 内分泌学(副高) 血液病学(副高)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副高) 神经电生理(脑电图)技术(副高) 职业病学主治医师(代码:314) 胸心外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19) 住院医师规培(皮肤科) 主任/副主任护师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