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BCDE

肝脏损害 溶血性贫血 过敏反应 泌尿系统损害 消化道反应

题目:下列哪些是磺胺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解析:磺胺类药物的不良反应:①泌尿系统损害;②过敏反应;③血液系统反应;④神经系统反应;⑤其他:口服引起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和食欲不振,餐后服或同服碳酸氢钠可减轻反应。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热痹的治法是( )
  • 清热通络,疏风祛湿


  • [多选题]可使吗啡戒断症状缓解和消失的药物是
  • 可乐定

    纳洛酮

  • 解析:盐酸纳洛酮是阿片受体拮抗剂,对内源、外源性阿片样物质有特异拮抗作用,能阻滞和逆转麻醉镇痛剂所致的呼吸抑制及中枢抑制作用,并能促使血压回升。与吗啡成瘾及戒断症状有直接联系的是蓝斑核,该核由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组成,且有阿片受体密集;吗啡或脑啡肽均可抑制蓝斑核放电,当动物对吗啡耐受或成瘾后,该核放电也出现耐受,一旦停用吗啡,则放电加速,同时出现戒断症状,提示戒断症状与蓝斑核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活动增强有关。据报道,能抑制蓝斑核放电的可乐定可缓解吗啡戒断症状。

  • [单选题]黄疸病证治疗中,热重于湿应注意( )
  • 清热利湿


  • [多选题]属于新型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抗肿瘤药物是
  • 吉非替尼

    伊马替尼


  • [多选题]不宜选用葡萄糖注射液溶解的药品有( )。
  • 头孢菌素

    阿昔洛韦

    瑞替普酶

    依托泊苷

  • 解析:本题考查要点是“不宜选用葡萄糖注射液溶解的药品”。不宜选用葡萄糖注射液溶解的药品有:①青霉素:青霉素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极易裂解而失效,与酸性较强的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可促进青霉素裂解为无活性的青霉酸和青霉噻唑酸,宜将一次剂量溶于50~100mL氯化钠注射液中,于0.5~1小时滴毕,既可在短时间内形成较高的血浆浓度,又可减少因药物分解而致敏。②头孢菌素:大多数头孢菌素属于弱酸强碱盐,葡萄糖注射液在制备中加入盐酸,两者可发生反应产生游离的头孢菌素,若超过溶解度许可,会产生沉淀或浑浊,建议更换氯化钠注射液或加入5%碳酸氢钠注射液(3mL/1000mL)。③苯妥英钠:属于弱酸强碱盐,与酸性的葡萄糖液配伍可析出苯妥英沉淀。④阿昔洛韦:属于弱酸强碱盐,与酸性的葡萄糖液直接配伍可析出沉淀,宜先用注射用水溶解。⑤瑞替普酶:与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可使效价降低,溶解时宜用少量注射用水溶解,不宜用葡萄糖溶液稀释。⑥依托泊苷、替尼泊苷、奈达铂:依托泊苷等在葡萄糖注射液中不稳定,可析出细微沉淀,宜用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水等充分稀释,溶液浓度越低,稳定性越大。所以,选项A、B、C、D符合题意。选项E的“红霉素”属于不宜选用氯化钠注射液溶解的药品。红霉素静滴时若以氯化钠或含盐类的注射液溶解,可形成溶解度较小的红霉素盐酸盐,产生胶状不溶物,使溶液出现白色浑浊或结块沉淀。应先溶于注射用水6~12mL中,再稀释于5%或10%葡萄糖注射液中。此外,红霉素在酸性溶剂中破坏降效,一般不宜与低pH的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可在5%~10%葡萄糖注射液中,添加维生素C注射液(抗坏血酸钠1g)或5%碳酸氢钠注射液0.5mL,使pH升高至5.0以上,则有助于稳定。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BCD。

  • [多选题]静脉用药调配注意事项包括
  • 如非整瓶(支)用量,则须将实际用量在输液标签上明显标识,以便校对

    不影响质量、可多次重复使用的剩余药品,应按照药品说明书要求,及时置于准备区冷藏柜内,尽量缩短室温下存放时间

    若2种以上粉针剂或注射液需加入同一输液时,必须严格按药品说明书要求和药品性质顺序加入;对肠外营养液和某些特殊药物的调配,应制定相关的加药顺序操作规程

    调配过程中,输液出现异常或对药品配伍、操作程序有疑问时应停止调配,发生调配错误应及时纠正,重新调配并记录

    调配危害药物应注意个人职业防护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肿瘤放射治疗(正高) 病理学(副高) 口腔颌面外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55) 重症医学主治医师(代码:359) 中医儿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33) 输血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90) 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师)(代码:209) 微生物检验技术(士)(代码:110) 住院医师规培(急诊科) 主管护师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