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E
①④
题目:有关侵犯的描述,以下看法正确的是①侵犯是由侵犯动机引起的个体有意伤害他人的行动②侵犯由伤害行为、侵犯语言和侵犯动机三方面的因素构成③侵犯行为都是反社会性质的④侵犯动机即侵犯意图,是侵犯行为的原因⑤自卫行为不属于侵犯行为
解析:侵犯由伤害行为、侵犯动机和社会动机三方面的因素构成,不包括侵犯语言,所以②是错误的;维持社会规范与准则的侵犯是亲社会性质的,比如将寻衅滋事者进行拘留,则不属于反社会性质,所以③是错误的;自卫行为虽然是被认可的行为,同样也属于侵犯行为,所以⑤也是错误的。综合来看,只有答案E的说法是正确的。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下面有关健康的说法,错误的是
健康概念提出的时间是1947年
[单选题]某患者认为自己内心所想之事已全被人所知,虽然自己说不出别人是如何得知的,但很确信事情已弄得满城风雨,所有人都在议论自己。那么,此患者比较可能是( )
内心被揭露感
[单选题]个人中心治疗的基本假设是
人在本质上是可以信赖的
解析:个人中心疗法的基本假设是:人在本质上是可以信赖的。它包括人是能够了解自己、解决自己的困扰,只要有适宜的环境气氛,就能体验到那些以前被自己否定和扭曲的感觉,学习接纳自己,朝着自我引导的方向成长。所以C是属于基本假设。
[单选题]多倾向于持续性的自然病程( )
人格障碍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心理治疗学派趋向整合的原因( )
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心理治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解析:心理治疗的不同学派在经历了多年的隔阂、对立与争论后,各家各派趋向于整合的原因主要有:各种疗法的剧增;各种疗法疗效相近;单一理论模型的不足;各学派通力寻求影响治疗效果的共同因素;各学派都认识到来访者的特点和治疗关系对疗效的影响;社会和公众的压力。
[单选题]有自杀动机和可能导致死亡的行为,但未造成死亡的结局,这称为( )
自杀未遂
解析:自杀死亡是指有充分依据断定死亡的结局系故意采取自我致死的行为所致,只有自杀观念而未实行者不采用此诊断。准自杀又称类自杀,可以是一种呼救行为或威胁行为,试图以此摆脱困境,有自我伤害的意愿,但并不真正想死,采取的行为导致死亡的可能性很小,通常不造成死亡。自杀未遂指有自杀动机和可能导致死亡的行为,但未造成死亡的结局。自杀观念指自觉活在世上没有意思,还不如死了好,甚至做好了自杀的计划和安排,但没有付诸行动。正确答案为C。
[单选题]下列关于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研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年龄特征研究一般以纵向研究为主、横向研究为辅
[单选题]个人需要与人交往、归属某一群体,被接纳的需要,这种需要是( )
社交需要
解析:①个人需要与人交往、归属某一群体,被接纳的需要,这体现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个体在社会中成长、发展和生活,是一种社交需要,说明个体不能离开社会而存在的一种心理需求;②最低级的需求,是个体维持生存所必需的,如衣食住行,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最低需求;③最难以实现的需求,则是个体想发挥个体潜能、完善自己、实现理想等方面的需求,由于主客观条件限制,很多人甚至意识不到自己有这方面的需求,缺乏动力去追求这种需求的获得,一般只有少数人可以达到这种需要的满足。
[单选题]没有“典型”的主诉,没有任何可以立即识别的特征提示该人格类型,治疗中的策略是“设定清晰的边界”,这描述的是( )
边缘型人格
解析:边缘型人格的特点是,没有“典型”的主诉,没有任何可以立即识别的特征提示该人格类型,治疗中的策略是“设定清晰的边界”。表演型人格的表现是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操纵别人,以自我为中心,对自身吸引力过分关注。分裂样人格表现喜欢独自活动,缺乏亲密朋友,孤僻,不愿谈论自己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