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汉宣帝

题目:最早在法律上确立“亲亲得相首匿”原则的是( )。

解析:解析:这个原则是汉宣帝时定的。汉宣帝四年(公元前66年)颁布“亲亲得相首匿”的诏令:“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虽有患祸,犹蒙死而存之。诚爱结于心,仁厚之至也,岂能违之哉!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该诏令指在父母、子女、祖孙之间和夫妻之间,除犯谋反、大逆罪以外,其他罪都要首先互相隐瞒犯罪行为,而不受到法律的追究。最早提出这个思想的是孔子,他主张“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即父亲替儿子隐瞒罪行,儿子替父亲隐瞒罪行。这样,才体现了父慈子孝之道。汉代推崇儒家思想,“亲亲得相首匿”便成为汉律中定罪量刑的一项原则。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某外国商人甲在我国领域内犯重婚罪,对甲应如何处置?( )
  • 适用我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 解析:解析:《刑法》第6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本法。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第11条规定: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本题中所说的某外国商人不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故正确答案为A。

  • [单选题]诉讼时效在性质上属于( )。
  • 法定期间

  • 解析:解析:考查要点是诉讼时效的性质。诉讼时效属于法律事实中的事件,而不是事实行为,即诉讼时效是以法定的事实状态——权利人不行使权利的事实的连续存在作为适用依据,不为当事人的意志所左右.可见,A项错误,诉讼时效是可变期间,故适用中止、中断和延长的规定,这也是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的区别之一。可见,B项错误。诉讼时效是法定期间,当事人不能以约定的方式排除诉讼时效期间的适用,也不能擅自改变诉讼时效期间,可见,C项是正确答案。诉讼时效适用于债权,所以诉讼时效是适用于请求权,而不是支配权的期间,可见,D项错误。

  • [多选题]构成犯罪预备形态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
  • 行为人已经实施犯罪的预备行为

    行为人尚未着手实行犯罪

    犯罪预备行为停顿在犯罪预备阶段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

  • 解析:解析:本题的考点是犯罪预备的特征。犯罪预备,是指行为人已经实施犯罪的预备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行犯罪的犯罪停止形态。犯罪预备具有下列特征:行为人已经实施犯罪预备行为;犯罪预备行为必须在着手实行犯罪前停顿下来;犯罪预备行为停顿在犯罪预备阶段必须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

  • [单选题]我国宪法规定,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须报( )批准后生效。
  • 省或自治区人大常委会

  • 解析:解析:根据我国《宪法》第116条和《立法法》第66条的规定,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须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才能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须报省或者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批准后才能生效,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高中 初中 自考公共课 考研 公共管理硕士 法律硕士 考博 教育硕士 成考(高升专/本) 自考专业课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