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运动试验不能使T波恢复

题目:关于两点半综合征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解析:两点半综合征是指在正常人中,特别是瘦长体型者偶见额面QRS-T夹角增大,QRS波群电轴指向+90°,而T波电轴指向-30°,似时钟两点半。心电图表现为Ⅱ、Ⅲ、aVF导联QRS波群主波向上,T波倒置。运动试验或口服钾盐可使T波倒置恢复为直立,属功能性T波改变。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左心室造影诊断室壁瘤的主要根据是
  • 局部室壁出现矛盾运动


  • [单选题]实现患者心电图信息与计算机系统互相联系的重要基础是
  • 使用数字化心电图机


  • [单选题]关于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RP′间期常>70ms

  • 解析: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发生于存在房室结双径路的患者。其中一条径路为快径路,传导速度快而不应期长;另一条为慢径路,传导速度慢而不应期短。当一个适时的房性期前收缩出现后,快径路处于不应期,激动沿慢径路下传激动心室的同时又从快径路逆传激动心房,如此持续发生便形成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其心电图特征为:心动过速可被程序刺激诱发;心率常在150~250次/分,RR间距规整;QRS波群时限正常或伴有功能性束支阻滞;逆传P′波与QRS波群部分重叠,RP′间期常<70ms。

  • [单选题]关于心肌细胞跨膜电位的描述,错误的是
  • 原来的极化状态消失称为复极

  • 解析:每一次跨膜电位的消失和恢复过程就是一次动作电位。存在跨膜电位的细胞是处于极化状态,原来的极化状态消失称为除极,除极的细胞再次恢复到极化状态称为复极。

  • [多选题]干扰性PR间期延长见于
  • 发生较早的房性期前收缩

    房性心动过速

    间位性期前收缩后第1个窦性搏动的PR间期延长

    隐匿性希氏束期前收缩或分支性期前收缩引起的"伪一度房室阻滞"

  • 解析:病理性PR间期延长需与干扰性PR间期延长相鉴别。干扰性PR间期延长常见于以下情况:①发生较早的房性期前收缩;②房性心动过速;③间位性期前收缩后第1个窦性搏动的PR间期延长;④隐匿性希氏束期前收缩或分支性期前收缩引起的"伪一度房室阻滞"。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精神病学(正高) 计划生育(正高) 微生物检验技术(正高) 放射医学(副高) 学校卫生与儿少卫生(副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血液技术(副高) 内分泌学主治医师(代码:309) 中医肛肠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27) 住院医师规培(针灸科) 公共卫生管理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