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差异是和谐的一个必要条件
题目::在古典传统里,和谐的反面是千篇一律。“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所以和谐的一个条件是对于多样性的认同。中国人甚至在孔子之前就有了对于和谐的经典认识与体现。中国古代的音乐艺术很发达,特别是一些中国乐器,像钟、磬、瑟等各种完全不同的乐器按照一定的韵律奏出动听的音乐,但如果只有一种乐器就会非常单调。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
解析:题干中的内容主要强调了“差异”对和谐的重要作用,所举的例子也是为了强调不同乐器共同达到的和谐结果。故选B。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 )对于教训相当于批评对于( )。
失误——改正
解析:因果关系。
[单选题]:海:水
旋律:音符
解析: 海是由水组成的,而旋律是由音符构成的。故本题选D。
[单选题]:有一段对话如下: 教授:在长子继承权的原则下,由男人的第一个妻子生下的第一个男性婴儿总是首先有继承家庭财产的权利。学生:那不正确,华布顿夫人是其父亲的惟一妻子的惟一活着的孩子,她继承了他的所有遗产。学生误解了教授的意思,学生的理解为( )。
只有儿子才能继承财产
解析:教授的条件是有多个妻子和多个子女,学生所举的例子违背了这一条件,理解为只有儿子才能继承,故选C。
[单选题]:在我国,下列人员属于公务员的是( )。
乡镇人民政府工作人员
解析:国家公务员是指在行政机关中行使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A项“村长”属于村民自治中的领导人物,C项不符合行使行政权力,D项“法官”不行使行政权力,属于司法人员。故选B。
[单选题]小明从甲地到乙地去,去时每小时走5千米,回来时每小时走7千米,去时比回时多用了4小时。那么小明去的时候用了多少时间?甲乙两地间相距多少千米( )
14小时70千米
解析:去和回的速度比是5:7,在路程一定的情况下,速度和时间成反比,所以去和回的时间比是7:5,去比回多用了2份的时间,多用了4小时,所以一份时间是2小时,去用了7×2=14小时,回用了5×2=10小时。总路程=5×14=70千米,或7×10=70千米。
[单选题]:最近15年,世界技术有很大革新,尤其在通讯、信息和电子等方面。无疑,技术的进步使生产得到了改进,加强技术力量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据此可知( )。
技术革新可以推动生产发展
解析: 技术革新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但由“最近15年,世界技术有很大革新”并不能推导出经济增长迅速,故排除A、D项;C项在陈述中并未提及,只有B项可以从陈述中推出。
[单选题]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解析:列宁物质定义从物质与意识的对立中揭示了物质是世界的本质,物质对于意识的独立性、根源性、客观性和实在性,意识对于物质的依赖性和派生性,将二者区别开来;又从二者的统一中界定物质,揭示物质是通过人的感觉感知的,具有可认知性,表明物质与意识是紧密联系的,是统一的。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应选A。
[单选题]2003年国家财政支出总额为( )。
24387.5亿元
解析:975.5÷4.O%=24387.5亿元,故本题选A。
[单选题]播种:收获( )
撒网:捕鱼
解析:播下种子就有收获的希望,撒下网就有捕到鱼的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