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形成攻击膜复合体
题目:关于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下列错误的是
解析:Ig生物学功能:(1)识别并特异性结合抗原,发挥中和毒素,阻断病原物入侵以及清除病原微生物等功能。(2)激活补体:抗体与补体结合后激活补体。(3)结合细胞 :1)调理作用:IgG/IgA通过免疫调理作用,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2)参与ADCC作用: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通过其表面的Fc受体识别包被靶抗原上IgG的Fc段,直接杀伤靶细胞。 3)介导I超敏反应: IgE为亲细胞抗体,其Fc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后使其致敏,相同变应原再次进入机体就会引发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就会产生并释放生物活性物质,引起I超敏反应(4)穿过胎盘和粘膜。IgG是唯一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的血液中的抗体,保护婴儿免遭感染。分泌性IgA可在粘膜发挥抗感染作用。(5)免疫调理。故正确答案为C。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浆细胞系占骨髓有核细胞30%,其中原、幼阶段细胞占浆细胞的50%,下列何者应首先考虑
多发性骨髓瘤
解析:骨髓穿刺检查对多发性骨髓瘤诊断有决定性意义。早期病人的瘤细胞可呈灶性分布,需要多部位、多次穿刺才有助于诊断,瘤细胞常成堆分布于涂片的尾部。骨髓象一般呈增生活跃,各系统比例常随瘤细胞的多少而异。正常骨髓内浆细胞为1%~1.5%。在多发性骨髓瘤时异常浆细胞增多,一般为5%~10%。
[单选题]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的是
多毛细胞白血病
解析:多毛细胞白血病时多毛细胞的酸性磷酸酶染色为阳性反应,此酶耐L-酒石酸的抑制作用。
[单选题]下列关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叙述错误的是
纤溶系统被抑制
解析: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由于多种病因所引起的病理生理过程的一个中间环节。其特点是体内有血小板聚集,病理性凝血酶生成,纤维蛋白在微血管中沉积,形成广泛性微血栓。在此过程中,消耗了大量血小板,使BPC减少和功能异常,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使凝血活性减低。同时,通过内激活途径发生了继发性纤溶亢进。因此E选项说法错误。
[单选题]个体发育过程中最早合成和分泌的抗体是( )
IgM
解析:IgM是个体发育中最早合成的Ig,在胎儿晚期已能合成IgM。
[单选题]细菌染色的基本程序为
涂片-干燥-固定-染色
解析:细菌染色的一般程序为涂片、干燥、固定、染色、镜检。
[单选题]前列腺液中卵磷脂小体减少常见于
前列腺炎
解析:前列腺液中卵磷脂小体为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等,多大于血小板,小于红细胞,折光性强。正常前列腺液涂片中数量较多,分布均匀。前列腺炎时数量常减少或消失,分布不均,有成簇分布现象。
[单选题]能人工培养的最小微生物是
支原体
解析:支原体是在无生命培养基中能生长繁殖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单选题]目前临床上推广使用的交叉配血方法为
聚凝胺法
解析:聚凝胺法配血法:可以检出IgM与IgG两种性质的抗体,能发现可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几乎所有的规则与不规则抗体,故本法已逐渐推广使用于临床。
[单选题]对恶性组织细胞病具有重要意义的细胞是
多核巨细胞
解析:恶性组织细胞病是异常组织细胞增生所致的恶性疾病,恶性组织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可分为5个类型,其中多核巨细胞型细胞较少见,对诊断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