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选题]某塑胶企业在本市晚报上作虚假广告,声称提供质优价廉的塑钢门窗。李林看到广告后,按照晚报上提供的电话,买了一套塑钢门窗。哪知没用几日就出现断裂现象。以下对于李林实现自己的权利的方式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AD
  • 只能找到该塑胶企业要其承担责任

    晚报不能提供该塑胶企业的真实名称、地址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 [多选题]甲欲杀乙,向乙开枪,但未瞄准,子弹从乙身边穿过打中丙,致丙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正确答案 :AB
  • 根据具体符合说,甲对乙成立故意杀人(未遂)罪,对丙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

    根据法定符合说,甲对乙成立故意杀人(未遂)罪,对丙成立故意杀人(既遂)罪


  •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属于条约无效的情形?( )
  • 正确答案 :C
  • 缔约国的政权发生重大变化,后继政权以否认


  • [多选题]下列哪一选项属于《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均明文禁止的行为? 
  • 正确答案 :ABCD
  • 甲省政府规定,凡外省生产的汽车,必须经过本省交管部门的技术安全认证,领取省内销售许可证以后,方可在本省市场销售 

    乙省政府决定,在进出本省的交通要道设置关卡,阻止本省生产的猪肉运往外省 

    丙省政府规定,省内各机关和事业单位在公务接待等活动时需要消费香烟的,只能选用本省生产的“金丝雀”牌香烟,否则财政不予报销 

    丁省政府规定,外省生产的化肥和农药在本省销售的,一律按销售额加收15%的环保附加费 

  • 解析:

    【答案】B

      【考点】《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中均禁止的行为

      【解析】《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七条规定,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滥用行政权力,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限制其他经营者正当的经营活动。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滥用行政权力,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或者本地商品流向外地市场。《反垄断法》第三十三条规定,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不得滥用行政权力,实施下列行为,妨碍商品在地区之间的自由流通:(一)对外地商品设定歧视性收费项目、实行歧视性收费标准,或者规定歧视性价格;(二)对外地商品规定与本地同类商品不同的技术要求、检验标准,或者对外地商品采取重复检验、重复认证等歧视性技术措施,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三)采取专门针对外地商品的行政许可,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四)设置关卡或者采取其他手段,阻碍外地商品进入或者本地商品运出;(五)妨碍商品在地区之间自由流通的其他行为。选项A错误。甲省政府的规定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没有被明文禁止。选项B正确。乙省政府的决定属于地区封锁行为,在《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七条第二款和《反垄断法》第三十三条第(四)项中均被明文禁止。选项C有争议,丙省政府的规定在《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七条第一款中被明文禁止,在《反垄断法》第三十二条中被明文禁止。《反垄断法》第三十二条规定,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不得滥用行政权力,限定或者变相限定单位或者个人经营、购买、使用其指定的经营者提供的商品。选项D错误。丁省政府的规定在《反垄断法》第三十三条第(一)项中被明文禁止,但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没有被明文禁止。

     


  • [单选题]关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与自诉案件,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正确答案 :B
  • 告诉才处理的案件是自诉案件


  • [单选题]关于举证时限和证据交换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正确答案 :A
  • 证据交换可以依当事人的申请而进行,也可以由法院依职权决定而实施

  • 解析:本题考核举证时限和证据交换的相关知识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37条规定,经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可以组织当事人在开庭审理前交换证据。

      人民法院对于证据较多或者复杂疑难的案件,应当组织当事人在答辩期届满后、开庭审理前交换证据。

      根据上述规定可知,证据交换可以依当事人申请而进行,也可以由法院依职权决定而实施。因此,A项正确。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37条第1款规定,经当事人申请的,法院可以组织当事人在开庭审理前交换证据,而非是应当或必须在开庭审理前组织证据交换。另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38条规定,交换证据的时间可以由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经人民法院认可,也可以由人民法院指定。人民法院组织当事人交换证据的,交换证据之日举证期限届满。当事人申请延期举证经人民法院准许的,证据交换日相应顺延。因此,B项说法错误。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36条 规定,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确有困难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申请延期举证,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适当延长举证期限。当事人在延长的举证 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仍有困难的,可以再次提出延期申请,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据此可知,申请延期举证的次数并不限于1此,只是从第二次开始,是否准许由法院决定。因此,C项错误。

      《民事诉讼法》第125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在法庭上可以提出新的证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41条 第(一)项规定,一审程序中的新的证据包括: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后新发现的证据;当事人确因客观原因无法在举证期限内提供,经人民法院准许,在延长 的期限内仍无法提供的证据。据此可知,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未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的,如果该证据材料属于法定的“新证据”的话,仍然可以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提 出。因此,D项错误。


  • [单选题]甲在某公司招聘司机时,用假身份证应聘并被录用。甲在按照公司安排独自一人将价值7万元的货物从北京运往山东途中,在天津将该货物变卖后潜逃,得款2万元。甲的行为构成何罪?
  • 正确答案 :C
  • 职务侵占罪


  • [单选题]2004年8月2日,中国一进出口公司大华公司电告日本一商贸公司东山株式会社,欲以CIF条件向日方出口一批丝绸,总价款为l00万美元,东山株式会社于8月4日回电答应中方提出的要求。随后,大华公司将货物运至上海港,交由中国的远洋运输公司承运。由于船员的疏忽,8月10日船上发生火灾,大华公司托运的一个集装箱为火焚毁。在本案中,货物风险在哪一时刻由卖方转移给买方?( )
  • 正确答案 :B
  • 在上海港自货物越过船舷时

  • 解析:【考点】CIF贸易术语下风险转移

  • [多选题]1998年10月,被告人周某因与李某言语不合而心怀不满,“想教训一下他”。于是在半夜潜到李某家中,将“毒鼠强”(少量)投入李某家中的水缸中。当晚,李某宴请朋友。结果导致宴请的十个朋友和家人都有不同程度的中毒。则周某的行为:(  )
  • 正确答案 :BC
  • 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

    属于犯罪既遂

  • 解析:投放危险物质罪是指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行为人向李某家的水缸投放了“毒鼠强”符合本罪的行为要件和对象要件。本罪的结果要件是行为必须危害到公共安全,案件中李某家的客人和家人都有不特定中毒现象,已危及了公共安全,符合本罪的要件。本罪的罪责是故意,包括间接故意,周某以报复为目的向特定人李某投毒,虽然周某本人只想教训一下李某,但是却因为其他条件的介入而使得发生了与预期不相一致的严重后果,该后果已经超出了故意伤害的结果范围危害到不特定人的安全,但行为人当初在投毒的时候应当预见这样的后果,所以周某的行为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

  • [多选题]下列有关《德国民法典》的表述,哪些是错误的?
  • 正确答案 :D
  • 该法典基本上是在日尔曼法的基础上形成的

  • 解析:正确答案:A,D

  • 查看原题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证券从业 保险从业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 秘书资格 心理咨询师 管理咨询师 期货从业资格 其它 教师公开招聘 技工类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