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温经汤

题目:冲任虚寒兼有瘀血的崩漏,治方用

解析:虚寒夹瘀证 温经汤证 原文: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血)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 辨证:冲任虚寒,瘀血内停。 治则:温养血脉。 方药:温经汤。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对黄疸有传染性的病人,从发病之日起至少隔离
  • 30~45天

  • 解析:预防调护   1.注意饮食节制,避免不洁食物,勿过嗜辛热甘肥食物,应戒酒。进食富于营养而易消化的饮食,以补脾益肝;禁食辛辣、油腻、酒热之品,防止助湿生热,碍脾运化。   2.对有传染性的病人,从发病之日起至少隔离30~45天,并注意餐具消毒,防止传染他人。注射用具及手术器械宜严格消毒,避免血液制品的污染,防止血液途径传染。   3.注意起居有常,不妄作劳,顺应四时变化,以免正气损伤,体质虚弱,邪气乘袭。有传染性的黄疸病流行期间,可进行预防服药,可用茵陈蒿30g,生甘草6g,或决明子15g,贯众15g,生甘草10g,或茵陈蒿30g,凤尾草15g,水煎,连服3~7日。   4.在发病初期,应卧床休息,急黄患者须绝对卧床,恢复期和转为慢性久病患者,可适当参加体育活动,如散步、太极拳、静养功之类。保持心情愉快舒畅,使肝气条达,有助于病情康复。   5.密切观察脉证变化,若出现黄疸加深,或出现斑疹吐衄,神昏痉厥,应考虑热毒耗阴动血,邪犯心肝,属病情恶化之兆;如出现脉象微弱欲绝,或散乱无根,神志恍惚,烦躁不安,为正气欲脱之征象,均须及时救治。

  • [单选题]决定疾病发生的是
  • 正邪斗争的胜负

  • 解析:正气不足,抗邪无力,外邪乘虚而入,疾病因之发生。

  • [单选题]小柴胡汤的组成是
  • 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炙甘草、生姜、大枣


  • [单选题]望舌辨虚实,主要观察
  • 舌质老嫩


  • [单选题]用于肝气郁滞或肝胃不和所致的胁肋作痛兼见热象者,最宜选用的药物是
  • 川楝子

  • 解析: 川楝子   功效行气止痛,杀虫。   应用   1.肝郁化火所致诸痛证。本品苦寒降泻,能清肝火,泄郁热,能行气止痛。每于延胡索配伍,用于肝郁气滞或肝郁化火胸腹诸痛,如金铃子散。治肝胃气痛与延胡索同用,或以金铃子散或四逆散合用   

  • [单选题]既能行气止痛,又能温肾散寒的药物是
  • 乌药

  • 解析:乌药   功效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应用   1.寒凝气滞之胸腹诸痛证。   2.尿频,遗尿。

  • [单选题]主治肾虚阳痿及虚寒便秘的药物是
  • 硫黄

  • 解析:硫黄   功效:外用解毒杀虫疗疮,内服补火助阳通便。   应用:   1.外用治疥癣、湿疹、阴疽疮疡。   2.内服治阳痿、虚喘冷哮、虚寒便秘。

  • [单选题]与郁证发病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是
  • 解析:郁证的病位——肝,涉及心、脾、肾。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中医眼科学(正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血液(副高) 妇产科护理(副高) 中医皮肤与性病学主治医师(代码:339)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79) 输血技术(师)(代码:214) 口腔执业医师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 住院医师规培(核医学科) 医学检验专业知识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